
連天;滿天。 宋 蘇轍 《舜泉複發》詩:“連霄暑雨源初接,發地春雷夜有聲。”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連天地叫殺不住,齊吹畫角,愁雲蔽日,殺氣連霄。”
“連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ián xiāo,其核心含義為“連天;滿天”,常用于形容某種景象或氣勢的廣闊、盛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天空或某種事物連續不斷、遍布天際的狀态,強調空間或時間上的延展性。例如:
擴展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常與自然現象或宏大場景結合,增強畫面感: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詳細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鍊接。
《連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片連綿的雲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雨”,并且擁有15個筆畫。
《連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最早出現于晉代文學家陸機的《賦與孟雲卿》中。陸機用“連霄”來形容孟雲卿的容貌美麗如雲霞。後來,這個詞語逐漸被廣泛應用,成為表達景色美麗的形容詞。
《連霄》的繁體字為「連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漢字“辶”在古代常常寫為“冫”,而漢字“雨”則常常寫為“雨子”。所以,《連霄》在古代寫作「冫雨子」。
《連霄》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雨”。其中,“辶”是來自于“辵”部,意為“行走”的意思,而“雨”則是來自于“雨”部,表示“天空中下落的水珠”。
總共有15個筆畫,其中“辶”部有3個筆畫,“雨”部有12個筆畫。
1. 這幅山水畫,山脈連霄,雲霞缭繞,美不勝收。
2. 在金秋的傍晚,天空中彌漫着一片片連霄,色彩絢麗奪目。
連綿、雲霞、天空、山脈、雨露
彩霞、雲彩
晴空、明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