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息的意思、無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息的解釋

(1).不間斷。《禮記·中庸》:“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 朱熹 集注:“既無虛假,自無間斷。”

(2).沒有利息。 周6*6*來 《在摩加迪沙群衆歡迎會上的講話》:“ 中國 以無息或低息貸款的方式提供經濟援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無息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無息”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不間斷
    源自《禮記·中庸》中的“至誠無息”,指事物持續不斷的狀态。朱熹注解為“既無虛假,自無間斷”,強調内在的恒久性(如品德或自然規律)。

  2. 沒有利息
    現代經濟術語,指借貸行為中不收取利息,常見于親友互助或扶貧場景。例如周恩來提到的“中國以無息或低息貸款提供經濟援助”。

二、使用場景

三、其他信息

若需進一步區分“無息”與近義詞(如“無聲無息”),可提供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息》的意思

《無息》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沒有利息”或“沒有間斷”。它常用來描述沒有付出任何代價或不斷延續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息》由“無”和“息”兩個部分組成。以“無”為首,表示“沒有”或“無”,筆畫數為四畫。而“息”的部首是“心”,意為“休息”或“停止”,總共有十三畫。

來源與繁體

《無息》的最早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簡大作》:“營營無别,無度爾思。無度爾言,俾我無息。”這句話強調了思考和言語的延續性。

《無息》的繁體字為「無息」,在台灣和香港等地使用較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無息》的古代寫法為「無息」,其整體趨于簡單,筆劃結構明顯。

例句

1. 他的貸款是無息的,所以他沒有付出任何額外的利息。

2. 當他的行為變得安靜而寡言,人們覺得他有可能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出無息的準備。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無息貸款、無息資金、無息借貸。

近義詞:無加息、無利。

反義詞:有息、有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