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幅利的意思、幅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幅利的解釋

謂求利須有一定的限度。《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夫民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 杜預 注:“言厚利皆人之所欲,唯正德可以為之幅。”《後漢書·孝明八王傳論贊》:“ 晏子 稱‘夫人生厚而用利,於是乎正德以幅之,謂之幅利’,言人情須節以正其德,亦由布帛須幅以成其度焉。” 唐 孫逖 《齊州刺史裴公德政頌》:“幅利以儉,葆光以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幅利”屬于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解析其構成。“幅”本義指布帛的寬度,《說文解字》注“幅,布帛廣也”,後引申為範圍、疆域,如“幅員遼闊”中的地理範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利”則指利益、好處,《玉篇》釋為“吉也,宜也”,強調事物帶來的正向價值(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修訂版)。

二字組合使用時,“幅”作為範圍限定詞,“利”為核心含義載體,可理解為“特定範圍内的利益”或“受空間約束的收益”。該詞多用于經濟學領域,指代受地域、資源等客觀條件限制而産生的有限收益,例如“産業幅利”“生态幅利”等專業表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幅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求利須有一定的限度”,強調在追求利益時應遵循道德約束和適度原則。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幅利”由“幅”與“利”二字組成:

二、出處與背景

  1. 經典文獻:
    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 杜預注:“厚利皆人之所欲,唯正德可以為之幅。” 意指用道德規範約束過度逐利。
  2. 曆史應用:
    唐代孫逖在《齊州刺史裴公德政頌》中引用該詞,如“幅利以儉,葆光以和”,體現其在古代政治倫理中的實踐。

三、延伸意義

四、現代啟示

雖為古語,但“幅利”思想對當代商業倫理仍有借鑒意義,提倡可持續發展與道德經營,避免唯利是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捱擠本位遲光黜羨遺華淙汩待價而沽倒牀貂袍東銘二小方馬諷勵分子篩高讓給谏跟役閨牖菰蔣裹合國姓爺灰爛活死人解暑經廠本緊裹井蛙醯雞今朝酒藏濬源坑窪款愛磏勇臨車鸾飛鳳翥馬絡墨蕩子濃密抛泊破剝且暫欺霜傲雪契意屈招日省生患深廣時家施琅首飾誦觀悚怍泝然歎愀抟搖吐剛茹柔退屈畏法鄉魂小靥渫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