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末民族英雄 鄭成功 原名 森 ,字 大木 ,後 隆武帝 賜姓 朱 ,改名 成功 ,人稱“國姓爺”。參見“ 國姓 ”。
“國姓爺”是明末清初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尊稱,源自其被南明隆武帝賜予皇室姓氏“朱”的特殊身份。該稱號由“國姓”與“爺”兩部分構成:
詞彙解析
“國姓”指帝王為表彰功臣而賜予的皇族姓氏,在中國古代屬最高榮譽。鄭成功因抗清功績顯著,于1645年獲隆武帝賜姓“朱”,并封“忠孝伯”。
“爺”為舊時對地位尊崇者的敬稱,體現民衆對其軍事才能與民族氣節的推崇。
曆史背景
鄭成功(1624-1662年)以廈門、金門為根據地堅持抗清,1662年擊敗荷蘭殖民者收複台灣,被尊為“開台聖王”。其兼具“忠君報國”與“驅除外敵”的雙重形象,使“國姓爺”成為凝聚漢民族意識的符號。
文化延伸
該稱號在日本文獻中記載為“Kokusenya”(國姓爺),江戶時代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曾創作戲劇《國性爺合戰》,反映東亞海域對其事迹的傳播。現代研究中,“國姓爺”詞條被收錄于《漢語大詞典》《中國曆史名人辭典》等權威工具書。
參考資料:
“國姓爺”是明末清初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尊稱,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如下:
“國姓爺”源于鄭成功被南明隆武帝賜姓朱。1645年,隆武帝朱聿鍵因賞識鄭成功的忠誠與才能,賜他明朝皇室姓氏“朱”,并改名“成功”。由于“朱”是明朝國姓,民間便尊稱他為“國姓爺”,以示對皇權的敬意。
除“國姓爺”外,他因受永曆帝封延平王,亦稱“鄭延平”;其原名“鄭森”和賜名“朱成功”在史料中并存。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曆史記載與百科詞條(參考、3、4、8等),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南明史相關文獻或鄭成功傳記。
暗室不欺安危相易半霎避境采清材雄德茂沉聲靜氣重裘楚壤鬥靡讀畫對口果銳寒機寒厲和愛橫眉冷目歡愉魂旦匠斲教順禁駐濟赈娟妍礦主淩飛靈因隆敬羅綳駱駝草甪直慮懷馬牛風夢蘭面揚摸哨摸挲默聽齧臂之好飄曶樸渥青屋棄親瞿目縮舌入理切情蛇床聲偶勢利眼水區逃形陶正屠龍之伎玩意賬僞民為着穩打穩紮詳説閑鷗野鹭孝思心不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