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谏的意思、給谏的詳細解釋
給谏的解釋
唐 宋 時給事中及谏議大夫的合稱。 清 代用作六科給事中的别稱。 唐 韓愈 《酬崔十六少府》詩:“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給諫。”《新五代史·雜傳十八·何澤》:“ 澤 與宰相 趙鳳 有舊,數私于 鳳 ,求為給諫。”《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也收拾行李來到京師見 李給諫 ,給諫大喜。”
詞語分解
- 給的解釋 給 (給) ě 交付,送與:給以。給予。送給。獻給。 把動作或态度加到對方:給他一頓批評。 替,為:給大家幫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給火燒掉了。 把,将:請你隨手給門送上。 給 (給) ǐ 供應:供
- 谏的解釋 谏 (諫) à 舊時稱規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谏勸。進谏。谏阻。兵谏。從谏如流。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給谏”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多重含義的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曆史官職合稱
- 唐宋時期:指“給事中”與“谏議大夫”兩種官職的合稱。
- 給事中:負責封駁政令、審核文書(如唐代門下省官員)。
- 谏議大夫:職責是規勸皇帝、監督朝政(分屬門下省和中書省)。
- 清代演變:成為“六科給事中”的别稱,隸屬都察院,主要負責監察六部事務。
2.成語含義(引申用法)
-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接受忠告和批評”。
- 其中“給”表示接受,“谏”指直言規勸,強調虛心納谏的态度。
3.文獻用例
- 唐代韓愈《酬崔十六少府》提到“久合居給谏”,反映其官職屬性。
- 《儒林外史》中“李給谏”的稱呼,印證了清代對六科給事中的别稱用法。
4.權威性辨析
- 曆史類解釋(官職合稱)見于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查字典;
- 成語用法僅個别中等權威網頁提及,可能是現代引申,需結合語境理解。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詞義,古典文獻中多指官職,現代語境或引申為納谏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給谏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向某人提出忠告或勸告,希望能夠引起對方的注意和改正。
它的拆分部首是⺮(竹)和言(讠)。其中,竹部表示與竹木相關的含義,與寫字有關;讠部表示與言語、語言相關的含義。
給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制。在古代,官員向君主給予忠告或勸告的行為被稱為谏言。谏言可以通過文書或直接陳述的方式呈現,希望能夠對君主的決策産生影響。後來,給谏逐漸演變成一個表示忠告或勸告的動詞詞組。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給谏可以寫作給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種多樣,包括隸書、楷書、篆書等。給谏在不同的書法風格中有相應的寫法,隸書中的寫法為給諫,楷書中的寫法為給谏。這些寫法都能夠正常表達這個詞的意思。
下面是一個例句:
他經常給谏我們要注意身體健康,不要忽視休息。
給谏可以與其他詞組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給谏入微(提出細微的忠告)
給谏無聲(默默地提出忠告)
近義詞包括:忠告、勸告、建議。
反義詞包括:助言、誇贊。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