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深的本源。 唐 張說 《享太廟樂章·光大舞》:“肅肅藝祖,滔滔濬源。有雄玉劍,作鎮 金門 。” 唐 權德輿 《祭李處士文》:“居易處厚,中明外寬。發於濬源,激為清瀾。”
“濬源”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jùn yuán(注音:ㄐㄩㄣˋ ㄩㄢˊ),以下是詳細解釋:
“濬源”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強調對根源的追溯與重視,具有文化意蘊。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解。
《濬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挖掘水源,開鑿水道。在古代,人們常常利用濬源的方式來尋找和利用水資源。
漢字《濬源》由“氵”和“春”兩個部首組成。
“氵”是水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意思。
“春”是對應字義的意思,表示水湧出來的樣子。
《濬源》一共包含11個筆畫。
《濬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水利工程中。在古時候,人們為了獲取水資源,會利用濬源的方式來開鑿水道,使得水源能夠流通,更好地供應給人們使用。
《濬源》的繁體字為「濬源」。
在古時候,「濬源」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樣。例如,有些古籍中的寫法是「浚源」。盡管寫法有所不同,但字義和意思相同。
1. 為了滿足農田的灌溉需求,農民們濬源開鑿了一條渠道。
2. 城市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用水,因此政府決定濬源擴大供水能力。
1. 濬河:開鑿河道。
2. 濬井:挖掘水井。
1. 疏通:通暢水道,使水流更順暢。
2. 開挖:開掘、開鑿。
1. 堵塞:阻塞水道,使其無法通暢。
2. 封閉:關閉、堵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