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拊節的意思、拊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拊節的解釋

擊節。節,一種古樂器,用竹編成,擊之成聲。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諂媚小人,歡笑以贊善;面從之徒,拊節以稱功。”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渙之》:“俄而一伶拊節而唱。” 宋 梅堯臣 《和潘叔治六鶴圖·舞風》:“拊節餘欲助,和歌誰爾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拊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歸納如下:

1. 基本解釋
指“擊節”,即用手或器物敲打節奏。這裡的“節”特指古代竹制樂器,形似簸箕,通過敲擊發聲,常用于歌舞伴奏。

2. 引證與用法

3. 現代關聯
如今“拊節”一詞已不常用,但類似行為仍存在于傳統戲曲、民樂演奏中,如戲曲演員以闆鼓擊節定調。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拊節(fǔ j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手拍打着節拍。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節(節),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音樂的節拍練習中,人們用手輕拍着節拍,從而衍生出了這個詞彙。 拊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拊節。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拊這個字曾有多種變體形式,例如手本、卧手等,但現代用法已經統一為拊。 以下是拊節的用法例句: 1. 他站在舞台上,用手拊節,為樂隊指揮。 2. 我喜歡用手拊節,幫助我更好地把握音樂的節奏。 3. 這位教練在訓練中教我們拊節的技巧。 一些與拊節相關的組詞包括節拍、拊掌和擊掌。近義詞可以是敲節或拍節,反義詞可能是錯節或失節。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願意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