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鼓動。《晉書·陳頵傳》:“中華所以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後實事,浮競驅馳,互相貢薦,言重者先顯,言輕者後敍,遂相波扇,乃至陵遲。” 清 錢陸燦 《周亮工墓志銘》:“奸吏不能有所陰陽其間,遂懷毒蠚,互相波扇,以口語風聞。”
“波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基本解釋
指通過言行或事件對局勢、風氣産生推動作用,常用于描述社會或人際關系的連鎖影響。例如《晉書·陳頵傳》中提到“浮競驅馳……遂相波扇,乃至陵遲”,指官員間攀比風氣蔓延導緻國家衰敗。
文獻用例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補充解釋為“言辭鋒利,能激起争端”,但此意多見于現代引申,古代文獻中較少直接對應。
“波扇”多用于古文,需結合語境判斷:
波扇指的是一種傳統的裝飾性扇子,一般用于舞蹈或演出時的表演道具。它由竹子或木頭制成,扇面結構呈波浪狀,美觀大方。
波扇的拆分部首為氵(水部)和戶(門部),總共有7個筆畫。
波扇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通,沒有特定的故事或文化背景。在繁體字中,波扇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波扇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區别,仍然是使用水部和門部做部首。
1. 她手中拿着一把精美的波扇,在舞台上翩然起舞。
2. 我收到了一個朋友送給我的波扇,非常喜歡。
組詞: 扇子、折扇、舞扇。
近義詞: 折扇、舞扇。
反義詞: 刀、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