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絕的意思、垂絕的詳細解釋
垂絕的解釋
(1).臨終。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司馬溫公 ﹞歷敍多年不為人作碑志,所辭拒者數十家,後復辭 劉原父 垂絶之託。” 明 唐順之 《松陽知縣胡君墓志銘》:“君之生也,趄趄踽踽,不能為巧;逮其卒也,垂絶之言,一何了了。”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四篇:“ 寳玉 病亦加,一日垂絶,忽有一僧持玉來,遂蘇,見僧復氣絶,歷噩夢而覺。”
(2).接近危亡。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河漕·海運》:“至 元順帝 時,漕河不通,始納 張士誠 之降,賴其海道貢米,以活 燕京 垂絶之命。”
詞語分解
- 垂的解釋 垂 í 東西一頭挂下:垂楊柳。垂釣。垂直。垂線。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淚。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垂頭喪氣。 敬辭,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愛。垂憐。垂詢。 傳下去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網絡擴展解釋
“垂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臨終(指生命即将結束)
- 指人處于生命最後時刻的狀态,常用于描述将死之際的情景。例如:
- 宋代周煇《清波别志》記載,司馬光曾多次拒絕為他人撰寫碑志,甚至推辭了劉原父在臨終時的托付()。
2.接近危亡(指事物瀕臨滅絕或崩潰)
- 形容國家、制度或某種事物處于極度危險、即将消亡的境地。例如:
- 明代《野獲編》提到,元順帝時期因漕運中斷,依賴張士誠的海運糧食才勉強維持了元朝垂絕的命脈()。
補充說明
- 詞性:形容詞,多用于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 近義詞:垂危、瀕危、将絕。
- 使用場景: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強調事物或生命處于臨界狀态時的緊迫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清波别志》《野獲編》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絕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垂絕(chuí jué)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懸挂而絕斷、垂直而終止。它形容物體因重力作用而懸挂的狀态,或者指某種情況或行為沒有繼續下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垂絕由“土”和“彡”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垂絕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古代,垂絕寫作“墜絕”,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垂絕”形式。關于它的具體來曆暫無确切的文獻記載。
繁體
垂絕的繁體字形為「墜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垂絕的寫法為「墜絕」,分别由“土”、“隹”和“彡”三個部分構成。
例句
1. 她們看到他垂絕的樣子,都感到非常震驚。
2. 這座古老的橋梁因為年久失修,現在已經垂絕在河邊。
組詞
與垂絕相關的詞語有:垂直、絕壁、懸崖、斷絕、中斷等。
近義詞
與垂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懸挂、懸垂、懸絕等。
反義詞
與垂絕相對的詞語有:上升、延續、持續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