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備言的意思、備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備言的解釋

詳說。《漢書·杜欽傳》:“此則衆庶鹹説,繼嗣日廣,而海内長安。萬事之是非,何足備言。” 晉 杜預 《春秋左傳序》:“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備言”是一個漢語詞彙,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備言(拼音:bèi yán)指詳細、全面地說明或陳述,強調将事情的原委完整表達。

二、詞義結構

三、古籍出處

  1. 《漢書·杜欽傳》:“萬事之是非,何足備言。”
  2. 晉代杜預《春秋左傳序》:“必廣記而備言之。”
  3. 《西遊記》第二十二回:“二人又到高岸,見了唐僧,備言難捉。”

四、用法與示例

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表示對複雜情況的完整叙述。
例如:

“會議結束後,他備言其間細節,衆人方知原委。”

五、近義詞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用例或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言(bèi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備”和“言”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備”字的部首是“⺡”,總共有8畫。 - “言”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7畫。 來源: “備言”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在《詩經·周南·關雎》中,有一句“王事多留,無言不備”。在這裡,“備言”的意思指準備好話語,隨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 繁體: 繁體字“備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備”的古字形為“貝”,字形帶有貝殼的象形意思,表示東西的儲備;“言”的古字形為“訁”,字形由幾個簡化的筆畫組成。 例句: 1. 會議開始前,請先做好備言。 2. 我們必須做好備言,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組詞: 備言可以用作動詞、名詞或形容詞的組詞。常見的組詞如下: - 準備備言 - 提前備言 - 隨時備言 近義詞: 備言的近義詞包括:準備發言、做好發言準備。 反義詞: 備言的反義詞為:未備言、無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