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官的意思、下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官的解釋

(1) [official]∶舊時官吏謙稱自己

府尹禀道:“下官間下情由,合行申禀老經略相公知道,方敢斷遣。——《水浒傳》

下官奉使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subordinates]∶下屬

詳細解釋

(1).小官。《逸周書·史記》:“昔有 共工 自賢,自以無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亂,民無所附。” 朱右曾 校釋:“下官,小臣也。” 唐 韓愈 《試大理評事胡君墓銘》:“五十七,不足年。孤兒啼,死下官。”

(2).下屬官吏。《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書二》:“爾等為官者,凡遇下官有事到案敬稟,或是或非,且隨他直稟明白。”

(3). 漢 代郡國自辟屬吏,屬吏于長官及國主自稱臣,至 南朝 宋 孝建 中,始禁屬官自稱臣,改稱下官。《宋書·劉穆之傳》:“先是郡縣為封國者,内史、相并於國主稱臣,去任便止。至 世祖 孝建 中,始革此制,為下官緻敬。”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下官每讀其書,未嘗不廢卷流涕。”

(4).官吏自稱的謙詞。《晉書·範弘之傳》:“﹝ 弘之 ﹞将行,與 會稽 王道子 牋曰:‘下官踁微寒士,謬得廁在俎豆,實懼辱累清流,惟塵聖世。’” 唐 陳子昂 《薛大夫山亭宴序》:“下官昔承顔色,早蒙車騎之知。”《儒林外史》第一回:“而今皇恩授他咨議參軍之職,下官特此捧詔而來。”亦泛用于自稱。

(5).泛用于自稱。《太平廣記》卷十八引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柳歸舜》:“下官禽鳥,不能緻力生人,為足下轉達 桂 家三十娘子。”《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要去任王歸國去,下官決定不相留。”

離官,去官。《琱玉集·肥人篇》引 王隱 《晉書》雲:“ 孟業 , 晉 時 幽州 刺史也。為人大肥。下官還京。 晉武帝 意欲稱之,乃作大稱掛於殿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官"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官職稱謂詞,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級:

一、基本義 作為古代官員自謙用語,指代自身官職地位,《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下官"是下級官吏對上級的自稱,常見于明清公文與戲曲對白。例如《儒林外史》中知縣谒見上司時自稱"下官",即體現等級制度下的身份差異。

二、引申義 在特定語境中可代指"低級官職",《古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自漢代起便用于指稱職位較低的官吏群體。如《漢書·賈誼傳》載"下官不職",此處即指基層官員的職位。

三、曆史演變 據《中國官制大辭典》考證,南北朝時期該詞衍生出"郡屬官員"的專指含義,特指州郡長官的僚屬成員。這種用法在《宋書·百官志》等史籍中均有明确記載,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的層級特征。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詞典》标注該詞為曆史詞彙,主要存在于文獻典籍與曆史題材文藝作品中。當代司法系統沿用"下官"作為法官自謙語的現象,可追溯至民國時期司法文書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下官”是中國古代官員常用的謙稱,主要用于自我稱呼或指代下屬官吏,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自謙稱謂
    官員在上級或正式場合中自稱“下官”,以示謙卑。例如《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下官奉使命”,以及《宋書·劉穆之傳》提到的南朝宋孝建年間規定屬官不再稱“臣”而改稱“下官”。

  2. 指代下屬
    可表示下屬官吏,如《漢書·賈誼傳》中的“下官不職”指下屬失職。

二、曆史演變

三、使用特點

四、現代應用

該詞已隨古代官僚制度消亡而不再使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古裝影視劇,現代漢語中對應自謙詞為“在下”或直稱職位。

别人正在浏覽...

謗讦鞴鷹鞭笞天下邊防軍邊谷比紹粃滓不斟倉海攙口崇緬傳風扇火串合畜幸大虐大趣大文頂門上一針斷脰決腹斷頭話诽謗負檐公厘公明乖劣貴任劃船運動就根兒絶類離群铐子阆山陵波領情羚羊令衆鸾手校尉掄捆緑縢目眩神搖暮夜金拗攏派征疋先裡撲蝴蝶乾陽殿人事關系人物肖像神仙肚收音肆刑太侈攤簧體天銅台彤雲诿飾武步五零四散縣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