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折扇的骨子。 明 周暉 《金陵瑣事·良工》:“ 李昭 、 李賛 、 蔣誡 製扇骨極精工。”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八:“ 成弘 間,留都扇骨,以 李昭 製者為最……往 徐健庵 司寇為宮坊時,贈予 金陵 仰氏 扇,予謝以詩,有‘舊京扇貴 李昭 骨’之句。”《茶香室叢鈔·濮仲謙》引 清 劉銮五 《石瓠》:“ 蘇州 濮仲謙 ,水磨竹器,如扇骨、酒盃、筆筒、臂擱之類,妙絶一時。”
“扇骨”指折扇的骨架,是支撐扇面展開和收合的核心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扇骨是折扇的骨架,通常由多根細長條狀材料并列組成,用于固定扇面并控制扇子的開合。古代文獻如《香祖筆記》中已明确記載其功能。
材料與工藝
傳統扇骨多用竹、木制成,如檀香木、竹子等,也有骨質、象牙等高端材質。明代工匠李昭以精湛的扇骨制作技藝聞名,清代文獻稱其作品“極精工”。
文化意義
扇骨不僅是實用部件,還承載工藝價值。例如日本作家壽嶽章子曾提到中國竹材因質地粗犷,早期被認為不適合制扇骨,側面反映材料選擇的文化差異。此外,扇骨亦可延伸為雕刻藝術品或制成其他器物(如箱匣、念珠)。
若需進一步了解扇骨的曆史演變或具體工藝案例,可參考《金陵瑣事》《香祖筆記》等古籍記載。
《扇骨》是一個表示扇子的漢語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扇”和“骨”。
根據漢字的構造規則,我們可以将《扇骨》的兩個字分别拆分為:
《扇骨》的來源是古代“扇子”的稱謂,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扇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扇骨》的古代寫法為「扇骨」,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扇骨》的例句:
與《扇骨》相關的組詞有:
與《扇骨》的近義詞是“折扇”,表示用折疊的方式來收納的扇子。而反義詞則是“紙扇”,表示由紙制成的扇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