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依照當時當地情形;在不同的時間、地點。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一:“遊山詩有時地之異宜,隨時隨地,設色布景,否者皆陳言也。” 巴金 《<隨想錄>總序》:“這些文字隻是記錄我隨時隨地的感想,既無系統又不高明。”亦作“ 隨地隨時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居近 琿春 之 ********* 人,分駐佐領,隨地隨時編丁入軍籍,統稱為 吉林 之兵。”
(2).任何時間、地點;時時處處。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第一節:“有人向他建議:多招募民間鄉勇,分散在 甯波 、 鎮海 、 定海 附近,隨時隨地以小隊水陸分擾敵人。”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七章五:“這裡隻須指出那劇作者布置情節的時候,須隨時隨地為下文作準備。”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隨時隨地漢語 快速查詢。
“隨時隨地”是一個中文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隨時隨地”既可用于具體情境(強調因地制宜),也可泛指普遍適用性(強調無時空限制)。其核心在于靈活適應或普遍存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隨時隨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隨意做某事或者發生某事的意思。它強調某種行為或者情況具備時空的靈活性和便捷性。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種能力或者條件十分方便靈活。
《隨時隨地》的拆分部首是“阝”和“時”,其筆畫數為11畫。
《隨時隨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楊震傳》中。根據《辭海》的解釋,它的繁體字是「隨時隨地」。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描述,成語《隨時隨地》在古時候的寫法是「隨式隨地」。其中,“式”是指行為的方式或者規模,表示隨時隨地的靈活性,與現代用法相似。
1.面對突發事件,我們要隨時隨地做出正确的決策。
2.現代科技的發展,讓我們隨時隨地與世界保持聯繫。
隨隨便便、隨性、隨遇而安、隨心所欲。
到處、任意、隨便。
限時限地、有所顧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