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牒的意思、符牒的詳細解釋
符牒的解釋
(1).符移關牒等公文的統稱。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擇官》:“比聞公等,聽受辭訟,日有數百,此則讀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賢哉?” 宋 葉適 《宋鄒卿墓志銘》:“翁一生姓名不懸符牒,足趾不履官府。”
(2).官符和度牒。官府給予僧道的證明文件。 宋 蘇轼 《趙清獻公神道碑》:“ 劍州 民 李孝忠 集衆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為僧。” 清 顧炎武 《五台山記》:“ 縉 為宰相,給中書符牒,令 臺山 僧數十人分行郡縣,聚徒講説以求貨利,於是此山名聞外夷。”
詞語分解
- 符的解釋 符 ú 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征調兵将用的憑證:虎符。符信。符節。 代表事物的标記、記號:符號。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畫的驅使鬼神的圖形或線條:符咒。護身符。 古代稱祥瑞的征兆:符瑞。符應(
- 牒的解釋 牒 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符牒是古代中國官方文書的統稱,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公文統稱
指符、移、關、牒等行政公文的合稱,主要用于官府間傳遞政令或處理事務。唐代文獻記載,官員常因處理大量符牒而影響其他政務。例如《貞觀政要》提到“讀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賢”,反映其日常行政中的高頻使用。
二、僧道身份憑證
特指官府頒發給僧侶、道士的官方證明文件,包含“官符”和“度牒”。宋代蘇轼在《趙清獻公神道碑》中記載了私造符牒度僧的案例,清代顧炎武亦提及此類文件的外交影響。這類文書不僅規範宗教管理,還涉及稅收豁免等特權。
補充說明
符牒的“符”本義為竹制憑證(如虎符),後衍生為廣義的官方标記;“牒”則指簡劄文書,兩者結合形成行政與宗教管理的雙重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一:《符牒》的意思
在文字之中,有着許多富有意義的詞彙。其中,一個特别引人注目的詞語就是《符牒》。那麼,《符牒》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段落一:《符牒》的意思
《符牒》一詞可用來形容一種用來表達身份、權力或授權的标記或标識。它可以是印章、證件、徽章、紋章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将其理解為一種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标記。
段落二:《符牒》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符牒》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左邊的部首是“⺮”(簡體中文中的竹首),而右邊的部首是“牜”(簡體中文中的牛首)。它總共有9個筆畫,其中竹首部分占據了4個筆畫,而牛首部分占據了5個筆畫。
段落三:《符牒》的來源
《符牒》一詞源自于古代的漢字。它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義保持不變。它是由象形字“符”和“牒”組合而成,通過左右結構的方式來表達其意義。
段落四:《符牒》的繁體
《符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符牒」。雖然字體形态有所改變,但它的意思和現代簡體字是一緻的。繁體字常常在傳統場合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
段落五:《符牒》在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體結構和現代有所不同。《符牒》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符牒」。這種寫法的字形更為簡約,但意思和現代寫法是相同的。
段落六:《符牒》的例句和組詞
例句1:他得到了一枚《符牒》作為對他卓越工作的認可。
例句2:她展示了她的《符牒》,證明她還擔任着這個組織的成員。
組詞:符號、符文、牒字、印章等。
段落七:《符牒》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印章、标記、證件等。
反義詞:無印(不加印記)、無證(無證件)、非标記等。
這就是關于《符牒》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