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日曬而消除。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羊》“春夏早放,秋冬晚出”原注:“七月以後,霜露氣降,必須日出,霜露晞解,然後放之。不爾,則逢毒氣,令羊口瘡、腹脹也。”
“晞解”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例證兩方面解析:
指因日曬而消除,多用于描述霜露、濕氣等自然物質在陽光作用下消散的現象()。
晞(xī)
解(jiě)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羊》提到:“霜露晞解,然後放之。”意為霜露經日曬消散後,才能放羊外出,否則羊會因濕氣緻病()。
主要用于古代農書、典籍中描述自然現象,現代漢語已罕見使用。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齊民要術》《詩經》等文獻()。
晞,是一個漢字,意思是指日光初升,初露的意思。拆分部首是日,晞的總筆畫數是9。
晞這個字最早來源于《說文解字》,在《說文解字》中,晞的解釋為“旦光也”。意思是指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它既是一個動态詞彙,也可以作為名詞使用。
晞的繁體字是曦。曦字中的點線筆畫相對複雜,因此在一些場合下選擇使用晞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晞的寫法有所變化。在古籍中,可以看到晞字在不同時期的變形,但基本結構一緻。這反映了漢字的演變與發展。
1. 東方的天空綻放出晞的曙光。
2. 朝霞灑滿了山頂,山谷中晞晞泛着藍光。
晞光、晞日、晞草、晞火、晞田等。
旭日、朝陽、晨光。
暮色、夜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