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表的意思、斷表的詳細解釋
斷表的解釋
拒不接受所上章表。《晉書·朱序傳》:“ 序 以老病,累表解職,不許。詔斷表,遂輒去任。數旬,歸罪廷尉,詔原不問。”《南史·梁紀下·元帝》:“時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勸,前後相屬,乃下令斷表。”《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三年》:“戊午,加左僕射 房玄齡 太子少師。 玄齡 ……深畏滿盈,上表請解機務;上不許。 玄齡 固請不已,詔斷表,乃就職。” 胡三省 注:“今之讓官者,來表三讓,敕斷來章,則閤門不復受其表,即 唐 制之斷表也。”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表的解釋 表 (⑤錶)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儀表。表象。表層。表皮。 顯示:表示。表态。表征。表達。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 中醫指用藥物把感受的風寒發散出來:表汗。 分類分項記錄事物的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斷表”一詞有兩種不同語境下的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現代常用成語解釋(高權威性來源)
基本含義:指時間流逝極快,比喻事物發展迅速或變化劇烈。
結構解析:
- 斷:動詞,表示中斷、截斷
- 表:名詞,指鐘表
組合後字面意為“鐘表停止”,引申為時間飛逝或事件急速推進。
使用場景:
- 形容學習、工作進度迅猛(如“他學習進步斷表”)
- 描述市場趨勢、科技發展等快速變化(如“産品銷量斷表式增長”)
二、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中低權威性來源)
古籍含義:指君主拒絕接受臣子呈遞的奏章或辭呈,常見于《晉書》《資治通鑒》等記載。例如:
- 《晉書·朱序傳》提到官員多次請辭未果,最終“诏斷表”(皇帝拒絕受理奏表)
- 唐代房玄齡曾“固請解職”,皇帝“诏斷表”令其繼續任職
補充說明
- 優先使用場景:現代語境下主要采用第一種成語解釋,第二種屬于曆史專有用例。
- 權威性差異:高權威來源(如查字典)僅收錄成語含義,古籍用法多見于低權威文獻或特定曆史研究。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日常交流推薦使用第一種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表是指時間停止或暫停的意思,多指表的指針不再運轉或指示正确時間的時候。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立”和“月”,共有8畫。《斷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使用的表是機械表,常常會因為外力幹擾或者零部件損壞而停止運行。
在繁體中,斷表的寫法仍然是「斷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有區别的,但現代漢字的形式已經統一,所以現代漢字的寫法和繁體一樣,都是「斷表」。
以下是一些關于斷表的例句:
1. 他的手表斷表了,所以他遲到了。
2. 電影中,大樓倒塌的那一刹那,時間仿佛斷表一樣停止了。
一些和斷表相關的組詞有:時間、鐘表、停止、機械等。
近義詞可以是:停表、卡表。
反義詞可以是:正常、運行。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