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戴天履地的意思、戴天履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戴天履地的解釋

頂天立地。猶言生于天地之間。 漢 趙晔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 子胥 曰:吾聞父母之讐不與戴天履地。”《周書·晉蕩公護傳》:“今日以後,吾之殘命,唯繫於汝,爾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雲冥昧而可欺負。”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政元欽定逆案頒示百官廷臣謝表》:“同是戴天履地之人,獨笑 龍逢 非俊物。” 梁啟超 《變法通議·學校總論》:“嗚呼!同是圓顱方趾,戴天履地,而必事事俯首拱手,待命他人,豈不可為長太息矣乎!”亦省作“ 戴履 ”。 明 陳子龍 《歲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三:“赤墀侍臣慚戴履,偷生苟活同輿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戴天履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ài tiān lǚ dì,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結構與出處

  1. 結構分析:
    • “戴”指頭頂承載,“天”象征至高無上;“履”指腳踏,“地”代表平凡世界。四字組合強調人與天地的依存關系。
  2. 典故出處:
    • 源自《左傳·僖公十五年》,晉國大夫對秦穆公的贊頌:“君履後土而戴皇天,皇天後土,實為君之言。”。

用法與例句


近義詞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如晉惠公伐秦故事),可參考《左傳》原文或相關成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戴天履地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經書《周易》中的一句話:“天下有始而以為天,天下有終而以為地”。戴指代天,履指代地,意思是人們要充分尊重天地,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謙虛、敬畏的态度。 《戴天履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戈字旁、口字底,共6個筆畫。 《戴天履地》的繁體字形式很接近簡體字,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的簡化字,因此《戴天履地》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可以識别出來。 《戴天履地》的例句可以是:“作為一名領導者,他始終戴天履地,秉持着謙虛、敬畏的态度去處理事務”。 與《戴天履地》相近或相關的詞彙有:恭敬、虛心、謙遜等。 與《戴天履地》相反義的詞彙包括:傲慢、自大、目中無人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