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師受業者。猶今之同學。《東觀漢記·王丹傳》:“ 丹 子有同門生喪親,家在 中山 ,白 丹 ,欲往奔慰。”《後漢書·桓榮傳》:“臣經術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 彭閎 、 揚州 從事 臯弘 。”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吾幸登科第,雅不善此;吾同門生 官君 文,乃可法也。”
“同門生”是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同師受業者,即在同一老師門下學習的學生,相當于現代所說的“同學”。例如清代侯方域的文獻中提到:“吾同門生官君文,乃可法也”(見《太常公家傳》),這裡即指同門學子。
以上内容綜合古籍例證及現代語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東觀漢記》《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同門生是指同一門派或學院的學生,也可以泛指同一學校或同一年級的學生。
拆分成部首:口(kǒu)+兒(ér)。
總筆畫數:6。
同門生一詞最早出現于《儀禮·王制·大诰》中,表達了同一門下學習的學生關系。
繁體字:同門生。
在古代,同門生的寫法一般為「竝門生」或「竝門學」,其中「竝」意為同等、并行,指同一批次進入相同門派或學院的學生。
1. 他們是同門生,從小一起學習、成長。
2. 同學之間既是同門生,又是深厚的友誼。
1. 師兄弟
2. 師妹妹
3. 同窗
4. 同侪
同學、師兄弟、師妹妹、同級生
異門生、外門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