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的意思、桃夭的詳細解釋
桃夭的解釋
《詩·周南》有《桃夭》篇,贊美男女婚姻以時,室家之好。後因以指婚嫁。 漢 阮瑀 《止欲賦》:“思桃夭之所宜,願無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納币而乙悔丁訴之乙雲未立婚書判》:“請從玉潤之訴,無過桃夭之時。”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隻為 禹門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問桃夭。” 清 李漁 《玉搔頭·訊玉》:“我隻怕盼于歸,負卻桃夭。”
詞語分解
- 桃的解釋 桃 á 落葉小喬木,品種很多,果實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絨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藥:桃兒。桃李(喻所教的學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實至名歸,尚事實,不尚虛名)。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
- 夭的解釋 夭 ā 草木茂盛美麗:夭夭(a.茂盛而美麗,如“ * ”;b.顔色和悅的樣子,如“夭夭如也”;c.災)。 未成年的人死去:夭折。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桃夭”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意象及文化象征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面釋義
“桃夭”由“桃”與“夭”二字構成:
- 桃:指桃樹、桃花或桃子。在古典語境中,桃花常作為核心意象。
- 夭:讀音為yāo,本義指草木茂盛豔麗的樣子。《說文解字》釋“夭”為“屈也”,後引申為繁盛、美好。《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夭夭”形容“美麗茂盛的樣子”(《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1570頁)。
- 組合義:“桃夭”字面即指“桃樹(或桃花)繁茂豔麗、生機勃勃的狀态”。
二、核心出處與文學意象
“桃夭”最著名的出處是《詩經·周南》中的同名詩篇《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意象解析:
- “夭夭”的疊用:生動描繪了桃樹枝葉繁茂、花朵絢爛、果實累累、生機盎然的景象。這不僅是對自然美的刻畫,更蘊含了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 起興手法:詩中以桃樹的繁盛美麗(“灼灼其華”、“有蕡其實”、“其葉蓁蓁”)起興,引出對“之子”(這位姑娘)出嫁的祝福。
- 象征意義:豔麗的桃花象征着新娘的青春美貌與嬌豔;豐碩的桃子(“有蕡其實”)象征着多子多福;茂密的桃葉(“其葉蓁蓁”)象征着家族繁榮昌盛、生活富足美滿。整首詩借桃樹的生長過程,隱喻女子從青春年少到嫁為人婦、開枝散葉、興旺家族的人生曆程。
三、文化象征與引申義
基于《桃夭》詩的深遠影響,“桃夭”一詞在傳統文化中積澱了特定的象征意義:
- 贊美女子年輕美貌與青春活力:這是最直接的引申義。“桃夭”常用來形容女子如初綻桃花般嬌豔動人、充滿朝氣。清代學者姚際恒在《詩經通論》中評此詩:“桃花色最豔,故以喻女子,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
- 婚嫁祝福的象征:《桃夭》是賀嫁女的經典詩篇,“桃夭”也因此成為婚姻嫁娶、祝福新娘的吉祥語。它寄托了對新婚夫婦生活幸福、家庭和睦、子孫綿延的美好祝願。《禮記·昏義》等典籍強調婚姻對家族的重要性,與《桃夭》的主題相呼應。
- 幸福美滿生活的象征:桃樹從開花到結果再到枝葉繁茂的過程,象征着生活的欣欣向榮、和諧美滿、興旺發達。
四、現代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桃夭”一詞:
- 常用于文學性表達或特定文化語境中,指代年輕貌美的女子。
- 作為典故,喚起人們對《詩經》原詩及其所蘊含的婚嫁祝福、美好生活向往的記憶。
- 有時也直接引用或化用以形容桃花盛開時的繁盛景象。
總結
“桃夭”一詞源于《詩經·周南·桃夭》,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桃樹(尤指桃花)的繁茂豔麗、生機勃勃。在文化層面,它深刻象征了青春美貌的女子,并成為婚嫁祝福、家庭幸福、生活美滿的經典意象,承載着中華民族對美好生命狀态和和諧家庭生活的向往與贊美。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詩經·周南·桃夭》(中華書局點校本《毛詩正義》)
- 《說文解字》(許慎撰,中華書局影印本)
- 《禮記·昏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
- 姚際恒《詩經通論》(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桃夭”是《詩經·周南》中的一篇詩歌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核心含義
- 本義:字面指“桃花盛開的樣子”。“夭夭”形容桃花茂盛且生機勃勃(),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繪了桃花絢爛綻放的景象。
- 引申義:因詩歌主題為祝福新娘出嫁,後世以“桃夭”代指合宜的婚嫁()。例如唐代白居易判文“無過桃夭之時”,即強調婚嫁應順應吉時。
二、《桃夭》詩歌解析
全詩三章,均以桃樹起興,逐層遞進:
- 第一章:“灼灼其華”以桃花喻新娘容貌嬌豔,祝福“宜其室家”;
- 第二章:“有蕡其實”以桃實象征多子多福();
- 第三章:“其葉蓁蓁”以桃葉繁茂祈願家族人丁興旺()。
三、文化意象
- 美學意義:開“以花喻美人”之先河,成為後世文學經典意象()。
- 婚俗影響:古代婚禮常引用此詩,表達對婚姻和諧、家庭昌盛的期許()。
補充說明:現代成語“逃之夭夭”實為諧音訛變,與原詩美好寓意無關。如需查看具體詩句注釋或賞析,可參考《詩經》原文及、6、9、10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柏葉酒包乘組碧霞元君祠部索蒼甿禅講陳紫撤銷崇虛出丑忖沙登績登配抖簌簌斷裂光像黑爪黃礬昏天暗地獲隽公車岬角江堤校次澆書借一步盡顇警覺極談愧勖闊陿睖巡蒙汜餒饑婗子盼識碰手樸悍平面波普及本謙言輕土企向崎嶬少思升攀升中神瑩水晶包螳輪頭到外治微臣吾誰與歸铦鈎顯論小強笑散宵夙下夜鞋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