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周南》有《桃夭》篇,贊美男女婚姻以時,室家之好。後因以指婚嫁。 漢 阮瑀 《止欲賦》:“思桃夭之所宜,願無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納币而乙悔丁訴之乙雲未立婚書判》:“請從玉潤之訴,無過桃夭之時。”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隻為 禹門 浪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問桃夭。” 清 李漁 《玉搔頭·訊玉》:“我隻怕盼于歸,負卻桃夭。”
“桃夭”是《詩經·周南》中的一篇詩歌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全詩三章,均以桃樹起興,逐層遞進:
補充說明:現代成語“逃之夭夭”實為諧音訛變,與原詩美好寓意無關。如需查看具體詩句注釋或賞析,可參考《詩經》原文及、6、9、10的詳細解析。
桃夭是一個漢字詞組,由“桃”和“夭”兩個字組成。
“桃”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六個筆畫。“夭”字的部首是“大”,總共有三個筆畫。
“桃夭”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九辯》中,意思是“桃花開放的樣子”。後來,這個詞開始用來形容美麗的女子。
“桃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桃夭”。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桃和夭的形狀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義和音讀沒有改變。
1. 窗外桃夭春風吹,花開堪折直須折。
2. 風吹過,桃夭紛紛落下。
組詞:桃花、桃李、桃園、桃紅。
近義詞:桃花、桃紅、桃李。
反義詞:凋謝、枯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