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不得了;沒辦法。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教我兩下裡難瞻顧,百般的沒是處。”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二折:“頭裡我勸你時,搶白的我沒是處;如今孩兒去了也,大風大雪裡可着我趕他。”
“沒是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核心含義
表示“不得了”“沒辦法”,形容情況難以應對或無法處理。例如元曲《蝴蝶夢》中“百般的沒是處”,以及《凍蘇秦》中“搶白的我沒是處”,均體現人物陷入困境時的無奈。
延伸理解
部分資料補充為“不知怎樣做才好”(如網絡解釋和國語辭典),強調面對問題時的無措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沒是處》是一句常用于中國口語中的成語,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沒有任何價值、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用處。
《沒是處》這句成語的拆分部首為:“一”、“戶”、“彳”、“廣”、“心”。它的總筆畫數為17。
《沒是處》這句成語源自古代一篇叫做《初學記》的文章。該文章記載了一個年輕人學習而失敗的故事,強調了功夫不到家,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用處的道理。
《沒是處》(繁體字)可以用來書寫這句成語。
在古時候,詞語《沒是處》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沒”字的古代寫法為“沒”,“是”字的古代寫法為“時”,“處”字的古代寫法為“處”。
1. 這個計劃看起來沒是處,我們還是放棄吧。
2. 他沒有學習的動力,什麼事情都沒是處。
1. 沒落: 形容某個事物或人的地位或光彩不再顯赫。
2. 沒世不忘: 形容對人一直記憶,永不忘卻。
3. 是非: 指人們對于事情是對是錯的判斷。
4. 有處: 表示在某個方面有可取之處。
1. 沒價值
2. 沒用
3. 無所作為
4. 無能為力
1. 有價值
2. 有用
3. 有作為
4. 有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