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聲音宏大、急驟而繁雜。 唐 元稹 《琵琶歌》:“《涼州》大遍最豪嘈,《六麼》散序多籠撚。” 清 吳偉業 《琵琶行》序:“ 白生 為予朗彈一曲,迺先帝十七年以來事,叙述亂離,豪嘈凄切。” 姚華 《曲海一勺·明詩》:“惟是街陌謳謡之辭,或染《涼州》豪嘈之習。”
“豪嘈”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用于描述聲音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形容聲音宏大、急驟而繁雜,多用于音樂或環境聲響的描寫。例如唐代琵琶曲《涼州》的演奏風格便被形容為“最豪嘈”。
文學典籍
語境特點
常見于詩詞,強調聲音的壯闊與密集感,如戰場鼓聲、大型樂舞等場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音樂審美中對力度與節奏的重視,尤其在唐代燕樂盛行時期,常用于描述西域傳入的奔放曲調(如《涼州》大曲)。
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藝術評論。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全唐詩》或古代音樂文獻。
《豪嘈》一詞是指某物或某人聲音高亢、喧嚣、吵鬧的狀态或特點。常用來形容氣勢磅礴、聲勢浩大的場面或者形容太過吵鬧喧嚣的環境。
《豪嘈》的部首是豕(shǐ)。
《豪嘈》共由19個筆畫組成。
《豪嘈》是一詞的漢語新造詞,沒有明确的來源。
對于《豪嘈》的繁體寫法,可以使用「豪」與「囂」兩個繁體字的組合來表示。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豪」和「嘈」這兩個字都屬于原始的象形文字,其字形發生過一定的演變。
1. 比賽現場掌聲如雷,喝彩聲不絕于耳,整個場館十分豪嘈。
2. 營業大廳裡,人們争先恐後地大聲喧嘩,形成了一片豪嘈的聲音。
3. 豪嘈的音樂和歡呼聲從屋内傳出,吸引了周圍許多人的注意。
4. 鋼鐵工廠的生産車間裡,機器轟鳴的聲音讓人感到強烈的豪嘈氛圍。
1. 豪情萬丈
2. 嘈雜
3. 喧鬧
4. 喧嘩
1. 喧嘩
2. 吵鬧
3. 喧嚣
4. 吵嘈
1. 安靜
2. 寂靜
3. 靜谧
4. 甯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