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牒的意思、符牒的详细解释
符牒的解释
(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宋 叶适 《宋邹卿墓志铭》:“翁一生姓名不悬符牒,足趾不履官府。”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 剑州 民 李孝忠 集众二百餘人,私造符牒,度人为僧。” 清 顾炎武 《五台山记》:“ 縉 为宰相,给中书符牒,令 臺山 僧数十人分行郡县,聚徒讲説以求货利,於是此山名闻外夷。”
词语分解
- 符的解释 符 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
- 牒的解释 牒 é 文书,证件:通牒。度牒。尺牒。 笔画数:; 部首:片;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符牒是古代中国官方文书的统称,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公文统称
指符、移、关、牒等行政公文的合称,主要用于官府间传递政令或处理事务。唐代文献记载,官员常因处理大量符牒而影响其他政务。例如《贞观政要》提到“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反映其日常行政中的高频使用。
二、僧道身份凭证
特指官府颁发给僧侣、道士的官方证明文件,包含“官符”和“度牒”。宋代苏轼在《赵清献公神道碑》中记载了私造符牒度僧的案例,清代顾炎武亦提及此类文件的外交影响。这类文书不仅规范宗教管理,还涉及税收豁免等特权。
补充说明
符牒的“符”本义为竹制凭证(如虎符),后衍生为广义的官方标记;“牒”则指简札文书,两者结合形成行政与宗教管理的双重职能。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一:《符牒》的意思
在文字之中,有着许多富有意义的词汇。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词语就是《符牒》。那么,《符牒》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段落一:《符牒》的意思
《符牒》一词可用来形容一种用来表达身份、权力或授权的标记或标识。它可以是印章、证件、徽章、纹章等等。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标记。
段落二:《符牒》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符牒》一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左边的部首是“⺮”(简体中文中的竹首),而右边的部首是“牜”(简体中文中的牛首)。它总共有9个笔画,其中竹首部分占据了4个笔画,而牛首部分占据了5个笔画。
段落三:《符牒》的来源
《符牒》一词源自于古代的汉字。它的古代写法和现代写法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义保持不变。它是由象形字“符”和“牒”组合而成,通过左右结构的方式来表达其意义。
段落四:《符牒》的繁体
《符牒》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符牒」。虽然字体形态有所改变,但它的意思和现代简体字是一致的。繁体字常常在传统场合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
段落五:《符牒》在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字体结构和现代有所不同。《符牒》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为「符牒」。这种写法的字形更为简约,但意思和现代写法是相同的。
段落六:《符牒》的例句和组词
例句1:他得到了一枚《符牒》作为对他卓越工作的认可。
例句2:她展示了她的《符牒》,证明她还担任着这个组织的成员。
组词:符号、符文、牒字、印章等。
段落七:《符牒》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印章、标记、证件等。
反义词:无印(不加印记)、无证(无证件)、非标记等。
这就是关于《符牒》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