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耳草的意思、佛耳草的詳細解釋
佛耳草的解釋
草名。鼠曲草的别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鼠曲草》。
詞語分解
- 佛的解釋 佛 ó 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佛爺。佛像。借花獻佛。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經。佛龛。佛事(*********誦經、祈禱及供奉佛
網絡擴展解釋
佛耳草是一種菊科植物的别稱,其含義和相關信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定義與别名
佛耳草是鼠曲草的别名,屬菊科草本植物。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五·鼠曲草》中記載了此名稱的由來,因其花形似鼠耳或佛耳得名。民間也稱“破絮窠”(因葉片背面絮狀物類似棉絮)或“黃蒿”。
2.植物特征
- 外觀:植株高約40厘米,外部有細毛,頭狀花序密集,花色金黃或棕黃,果實為瘦果,表面有乳頭狀突起。
- 生長環境:常見于野外荒坡,春季萌芽,夏季開花,耐寒性強。
3.藥用價值
佛耳草在傳統醫學中被視為“治肺之要藥”,主要功效包括:
- 止咳化痰:用于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 祛風除濕: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
- 解毒降壓:緩解高血壓、泌尿系統感染,外用可治毒蛇咬傷、癰瘡。
- 其他用途:改善洩瀉、水腫及婦科赤白帶下。
4.用法與禁忌
- 用法:鮮用或曬幹後煎服(常用量0.5-1兩),外用可搗爛敷患處。
-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5.文化背景
李時珍認為佛耳草性味辛溫,能“升提肺氣”,尤其適合寒性咳嗽。其名稱中的“佛耳”可能與其花形或藥用特性相關,但具體淵源需結合古籍進一步考證。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圖譜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本草綱目》或中醫藥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佛耳草(fó ěr cǎo)是一種中草藥,也稱為“佛手草”。它的拆分部首是“⺮”和“艹”,總共有12個筆畫。佛耳草這個詞來源于植物的外形,其葉子形狀類似于佛像的耳朵,所以得名。在繁體字中,佛耳草的寫法為“佛耳草”。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變體較多,有一些字形稍有不同,但都是指代相同的植物。以下是一個例句:“我昨天在花園中種了一株佛耳草。”
佛耳草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佛手草膏”、“佛耳草茶”等。在描述植物時,可以使用近義詞“佛手草”來替換佛耳草。相反地,反義詞的話,比如“耳朵”或“非佛耳草”,可以表示不是指代該植物。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