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變相的意思、變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變相的解釋

(1) [change looks]∶改變原來的模樣

東京變相了,變得幾乎認不出來了

(2) [convert phase]∶改變相位

詳細解釋

(1).敷演佛經的内容而繪成的具體圖相。一般繪制在石窟、寺院的牆壁上或紙帛上,多用幾幅連續的畫面表現故事的情節,是廣泛傳播教義的佛教通俗藝術。後道教等亦利用此一形式渲染、表述道經及其他内容。《壇經·行由品》:“拟請供奉 盧珍 畫《楞伽經》變相及 五相 血脈圖,流傳供養。”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石唯庵殘稿》:“斷碑已失前朝字,畫壁猶存變相圖。”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六節:“變的意思是變原樣,依照佛經所說,作成繪畫的形狀,叫做變相。”

(2).改變原來的模樣。 宋 陶穀 《清異錄·妝飾》:“﹝ 瑩 ﹞尤善梳掠畫眉,日作一樣……有細宅眷而不喜 瑩 者謗之為膠煤變相。”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修容》:“其實雲之變相,‘千萬’二字猶不足以限量之也。” 曹靖華 《飛花集·到赤松林去》:“ 莫斯科 變相了!變得幾乎認不出來了。”

(3).謂事物的形式改變而内容或本質未變。 老舍 《四世同堂》七六:“自從他作了局長,他的門外老有一個巡警給他守門。這使他感到了安全,而忽略了那個巡警也許是監視着他的,他的家也就是變相的牢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變相"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形式或表面發生變化,但本質或内容并未改變,通常帶有隱蔽性,且多用于貶義語境,指通過改變形式來規避規則或達到不正當目的。

詳細釋義與權威來源

  1. 基本定義

    指事物以不同形式出現,實質内容不變。常隱含通過形式轉換掩蓋真實意圖或規避約束的行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87頁(商務印書館,2016年)

    ISBN:978-7-100-12450-8

  2. 構詞與語義分析

    • 變:變化、改變;
    • 相:形式、外表。

      組合後強調"形式改變而實質未變",隱含"僞裝""隱蔽"的意味。例如:

      "變相收費"(以其他名目收取費用)

      "變相裁員"(通過調崗、降薪等手段迫使離職)。

  3. 典型用法與語境

    • 貶義傾向:多用于批評規避政策、規則的行為(如"變相漲價""變相賭博")。
    • 中性描述:少數情況下指形式轉換但不涉惡意(如"變相推廣傳統文化")。

      語用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

  4. 相關概念辨析

    • 與"變形"區别:"變形"側重物理形态變化(如物體扭曲),不涉及本質隱藏;
    • 與"僞裝"區别:"僞裝"強調故意掩飾,而"變相"更突出形式轉換的合法性争議。

權威用例參考


注:因權威詞典無公開線上版,來源标注紙質版信息供查證;政策文件可通過中國政府網(www.gov.cn)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變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現代常用義(核心含義)

指形式或手段改變,但本質或内容未變,通常帶有隱蔽性,多用于負面場景。例如:

  1. 隱蔽的違規行為:如“變相貪污”“變相高利貸”(将非法行為僞裝成合法形式)
  2. 本質未變的等價關系:如“收彩禮是變相買賣婚姻”“安裝機頂盒是變相漲價”(形式變化但實質等價)

二、佛教術語

指通過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表現佛經故事或宗教場景,屬于古代宗教藝術形式。例如敦煌壁畫中的《彌勒淨土變相圖》。


補充說明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詳細例句及曆史演變。

别人正在浏覽...

朝蕣愁慘出事撮題倒翻瞪瞪點劄東溜西逛風操風言醋語甘壤肱髀狗頭狗腦鬼火漢室鶴目鶴山仙人和熟鴻醇環碧黃花崗起義監酒賤女餞歲家訓極大結納潔脩精管金璇計勳行賞蠲欠居賣俊穎靠譜捆内列采羚羊理業螺蜯羅罝密密叢叢内蒙鳥紀獰視煽結身肌社友釋典石龛疏絕梳爬梀绫痰火提學禦史違慠危而不持夏蟲朝菌先老削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