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君主昭示臣民的五件事:《逸周書·成開》:“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衆;三,明主示寧;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産。”
“五示”是源自《逸周書·成開》的古代政治術語,指君主昭示臣民的五項治國原則,具體内容如下:
1. 明位示士
确立官職體系和職責規範,使士人明确自身定位與使命()。
2. 明惠示衆
通過惠民政策(如減稅、赈濟)彰顯君主對百姓的關懷,鞏固民心()。
3. 明主示甯
君主需以身作則維持政局穩定,體現主政者的威信與領導力()。
4. 安宅示孥
保障民衆安居(如住房政策、戶籍管理),使家庭安定以促進社會根基穩固()。
5. 利用示産
合理開發資源,推動農業、手工業等産業發展以提升國家經濟()。
補充說明
《五示》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明示、明擺着告訴别人。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面的“五”表示明顯、清晰,後面的“示”表示告示、指示。
《五示》的部首是示部,示部取自漢字的一個常用部首。它的拆分筆畫為四畫。
《五示》是古代漢字的一個變體字,常用于文言文和古代經典中。它的用法很古老,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曆程。
繁體字《五示》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漢字的形态和結構可能有所不同。但對于《五示》這個詞來說,并沒有得到太多關于其古代寫法的記載。
1. 他沒有直接說出來,但是他的行為已經對我做出了《五示》。
2. 這位領導通過日常的行動給員工們進行了《五示》,讓大家很好地理解了工作的方向。
五指、五彩、五光十色、五谷、五花肉、五湖四海
明指、明示、明白
隱示、暗指、隱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