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閣的意思、黃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閣的解釋

亦作“黃閤”。 1. 漢 代丞相、太尉和 漢 以後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門,廳門塗黃色,以區别于天子。 漢 衛宏 《漢舊儀》卷上:“﹝丞相﹞聽事閣曰黃閣。”《宋書·禮志二》:“三公黃閤,前史無其義……三公之與天子,禮秩相亞,故黃其閤,以示謙不敢斥天子,蓋是 漢 來制也。”後因以黃閣指宰相官署。 唐 韓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邊》詩:“黃閣開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為子鑄作詩三十韻》:“我祖建四節,功烈光黃閤。”

(2). 唐 時門下省亦稱黃閣。 唐 杜甫 《奉贈嚴八閣老》詩:“扈聖登黃閣,明公獨妙年。”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舊史《嚴武傳》遷給事中,時年三十二。給事中屬門下省, 開元 曰黃門省,故雲‘黃閤’。”

(3).借指宰相。 唐 錢起 《送張員外出牧嶽州》詩:“自憐黃閣知音在,不厭彤幨出守頻。”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郡齋偶書》:“ 赤松 雅意思輕舉,黃閣群心望復還。”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辨冤》:“説甚麼黃閣經綸肅萬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補遺:“ 陳桂林 文恭 宏謀 ,黃閣雍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一、古代官署代稱

  1. 漢代三公官署
    漢代丞相、太尉及三公(司徒、司空、司馬)的官署避用朱門,廳門塗黃色以示與天子區别,故稱“黃閣”。如《漢舊儀》記載:“丞相聽事閣曰黃閣。”()

  2. 唐代門下省别稱
    唐代将門下省(中央決策機構之一)稱為黃閣,因其職能與宰相相關,延續了漢代黃閣的象征意義。

  3. 借指宰相或高位
    後世以“黃閣”代指宰相或高官,如元代戲曲《秋胡戲妻》中“黃閣臣”即指顯赫官員。


二、廣州南沙地名

  1. 名稱由來
    黃閣鎮古稱“鳳凰閣”,南宋鹹淳九年(1273年)麥氏家族南遷至此,為紀念遷徙并隱喻“相府台閣”之意,改稱“黃閣”。

  2. 曆史與文化

    • 隸屬多變:曾屬東莞、香山(中山)、番禺等地,1959年回歸番禺。
    • 文化遺産:以省級非遺“黃閣麒麟舞”聞名,鎮内有蓮溪村等傳統村落。
    • 經濟地位:現代發展為工業強鎮,聚集汽車制造等産業。

三、其他延伸

“黃閣”既可指古代高官官署及職位,亦為廣州南沙曆史古鎮名稱,兼具文化符號與地理實體的雙重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閣

黃閣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黃和閣。

黃的拆分部首是⺤,它的筆畫數為十一畫。黃字的來源是象形,表示麥子的顔色。在繁體字中,黃的寫法與簡化字相似。

閣的拆分部首是阝,它的筆畫數為八畫。閣字的來源是會意,阝表示城牆,各個城牆圍起來的地方,構成了“閣”字的意思。在繁體字中,閣的寫法為閣。

黃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黃的古字形為黃,閣的古字形為閣。這些古字形在現代漢字中已不再使用。

以下是黃閣的例句:

1.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道:“黃閣明堂懸寶籙,龍顔嘉種醉春風。”

2. 他倆約定在黃閣樓下見面。

組詞:黃道、黃昏、黃金、閣樓、閣下。

近義詞:金閣、黃殿。

反義詞:白閣、黑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