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草豆蔻的意思、草豆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草豆蔻的解釋

亦稱“ 草果 ”。植物名。對肉豆蔻而言。多年生草本,種子可入藥。《通志·昆蟲草木二》:“豆蔻曰草果,亦曰草豆蔻。苗葉似山薑杜若輩,根似高良薑,花作穗,可愛。故 杜牧 雲:‘豆蔻梢頭二月春。’南人亦採其花淹藏,以當果品。”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豆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草豆蔻是姜科山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的幹燥近成熟種子,其名稱源于《名醫别錄》記載的“豆蔻”分化而來。作為傳統中藥材,草豆蔻主産于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與植物學特征。

核心釋義

  1. 别名與來源

    草豆蔻别稱“草蔻”“漏蔻”,其基原植物為山姜屬草本,高可達3米,葉片呈披針形,夏季開白色帶紫紋的花朵。《中國植物志》記載其蒴果球形,成熟時黃色,種子多數呈不規則多面體,表面暗棕色[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2. 性狀與鑒别

    幹燥種子團呈類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5-2.5厘米,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質地堅硬,氣芳香,味辛辣微苦。與近緣種白豆蔻(Amomum kravanh)相比,草豆蔻種子團分瓣更明顯,且香氣偏辛烈[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3. 藥用功效

    中醫理論認為,草豆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的功效。《中華本草》載其主治寒濕内阻導緻的脘腹脹滿、嘔吐洩瀉,常與幹姜、厚樸配伍使用[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精選本]。

  4. 現代研究

    藥理學研究表明,草豆蔻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桉葉素、金合歡醇)、黃酮類及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抗菌抗炎等作用[來源:中國知網《中藥藥理與臨床》期刊]。

用法與注意

臨床常用量為3-6克,煎服需後下以保留揮發油成分。陰虛血燥者慎用,孕婦需遵醫囑。《全國中草藥彙編》提示其與黃連、栀子等寒涼藥配伍時可能降低藥效[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中草藥彙編》]。

網絡擴展解釋

草豆蔻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及調味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草豆蔻是姜科山姜屬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幹燥近成熟種子。主産于中國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夏秋季采收後曬幹或略燙處理。

二、藥用價值

  1. 功能主治
    草豆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溫中止嘔的功效。常用于治療:

    • 寒濕内阻引起的脘腹脹滿冷痛;
    • 食欲不振、嗳氣嘔逆;
    • 濕溫初起、胸悶不饑等症。
  2. 配伍應用
    常與厚樸、砂仁、陳皮等藥材搭配,增強行氣化濕效果。

三、植物特征

四、與其他“豆蔻”的區分

五、其他用途

在烹饪中,草豆蔻可作為香料去除肉類膻味,常與八角、桂皮等搭配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學或藥理學信息,可參考《本草綱目》及現代中藥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牍稗乘卑意變奏澹簡釣樟抖索妒色斐亹撫盤拊臆工具宮門抄管線害孩子合扇衁池活溜活頭兒駕崩講悟谏勸交通工具積極集仙殿急言沮汾嵁巗客蹤寬留領海駖礚留都龍鳳舸緑蠟緑内障馬褂馬将墨敕暖國喬家公親夫秋觐屈死戎棨散位山赀少年中國說審閲市鈔市郭食妖飾中手鋸樹藝逃臣相喚仙居術枵腹終朝小藍呢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