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履的意思、繩履的詳細解釋
繩履的解釋
草鞋。《後漢書·劉虞傳》:“ 虞 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
詞語分解
- 繩的解釋 繩 (繩) é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雜技中的走繩;.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隻要堅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網絡擴展解釋
“繩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繩履指用草、麻等植物纖維編織的鞋子,即草鞋。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用于描述簡樸的生活方式,例如《後漢書·劉虞傳》記載:“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
二、字義拆分
-
繩(shéng)
- 本義:用纖維或金屬絲擰成的條狀物,如麻繩、絲繩。
- 引申義:木工用的墨線,象征标準或法度(如“繩之以法”)。
-
履(lǚ)
- 本義:鞋子(如草履、革履)。
- 引申義:踩踏(如“如履薄冰”)、腳步(如“步履”)。
組合後,“繩履”即指用繩類材料制成的簡易鞋子。
三、語境與用法
- 曆史背景:古代平民或崇尚節儉的官員常穿繩履,體現生活清貧或品德高尚。
-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解析或曆史題材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履
繩履(shéng lǚ)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于形容人井井有條、步履穩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繩(纟+申,共8畫)的本義為繩子,原指紡線成繩。履(屍+分,共6畫)的本義為腳上穿的布鞋。
來源
繩履一詞來源于《莊子·天運》:“厥心繩履。”意思是指心思穩定而言行有節制。
繁體
繁體字為「繩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漢字寫法中,繩字的變體有「繩、紳、縄」,履字的變體有「屐、屟、屣」。
例句
他在工作中繩履合一,從不拖延。
組詞
繩索、束縛、套索、拉繩、系繩
近義詞
步履安穩、穩重、沉着、行動有度
反義詞
東倒西歪、步履蹒跚、舉步維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