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顯示于儀表。《禮記·樂記》:“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 孔穎達 疏:“禮以檢跡於外是飾貌也。” 陳澔 集說:“飾貌者,禮之檢於外。”
(2).裝飾表面。《史記·禮書》:“ 孝文 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 孝文 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
(3).修飾容貌。 漢 劉向 《說苑·建本》:“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後漢書·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 宋 劉敞 《無為軍錄事參軍馬易簡可太子中舍緻仕》:“控搏利祿者,至於遷籍損年,飾貌匿衰,以緩退休之期。”
“飾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通過外在行為或禮儀展現内在情感,強調禮節的規範作用。例如《禮記·樂記》提到“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孔穎達疏注為“禮以檢迹于外是飾貌也”。這一用法多用于描述禮樂教化中外在儀态與内在情感的協調。
指僅注重表面的修飾,忽略實質内容。如《史記·禮書》記載漢文帝認為“繁禮飾貌,無益于治”,主張簡化禮儀。常用于批評形式主義或虛僞行為。
字面指對外貌的打扮,引申為刻意裝扮以掩蓋真實狀态。例如《後漢書·李固傳》描述李固“胡粉飾貌,搔頭弄姿”,暗含貶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禮記》《史記》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飾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饣和貌
饣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與食物相關的意義。在饣部的上方是三筆橫起的饣,下方是一筆撇向右上方的筆畫。
貌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表示與外貌、形象相關的意義。貌部形狀像一個男人側躺的姿勢,上方有三個豎起的筆畫。
飾貌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改變或裝飾外表、形象的行為或方式。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容易理解。飾來自于飾品,表示裝飾、美化。貌表示外貌、形象。所以飾貌的字面意思是指通過裝飾和改變外貌來打造美麗和良好的形象。
在繁體漢字中,飾貌的寫法與簡體漢字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不同,例如「飾」和「貌」。
在古代,飾貌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可能使用更加繁複的字形來表達這個含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飾貌的例句:
1. 她喜歡給自己的房間飾貌,讓它看起來更加溫馨舒適。
2. 這個化妝品能夠在短時間内改變你的飾貌,讓你煥發出自信和美麗。
一些相關的詞語和表達:
組詞:飾品、飾物、飾以
近義詞:裝飾、美化、打扮
反義詞:原貌、樸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