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霜的意思、飛霜的詳細解釋
飛霜的解釋
(1).降霜。 晉 張協 《七命》:“飛霜迎節,高風送秋。”《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於 燕 地。” 李善 注:“《淮南子》曰: 鄒行 盡忠於 燕惠王 , 惠王 信譖而繫之, 鄒子 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後因用以指冤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飛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風影敷衍。” 吳梅 《自題風洞山傳奇八絕句》之五:“西曹鑄就飛霜獄,十二金牛挽不來。”
(2).猶飛白。 唐 王昌齡 《箜篌引》:“搖筆飛霜如奪鉤,鬼神不得知其由。”參見“ 飛白 ”。
(3).猶清新。 前蜀 杜光庭 《醮泸州安樂山詞》:“雖申降福之儀,幾闕飛霜之韻。”
詞語分解
- 飛的解釋 飛 (飛) ē 鳥類或蟲類等用翅膀在空中往來活動:飛天(佛教壁畫或石刻中的空中飛舞的神)。飛躍。飛鳥。 在空中運動:飛雪。火箭飛向太空。 形容極快:飛駛。飛黃騰達(喻人驟然得志,官位升遷快)。 極,特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網絡擴展解釋
“飛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降霜的自然現象,常形容冬季寒冷天氣中霜花飄落的景象。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張協《七命》:“飛霜迎節,高風送秋”,後成為文學中描繪寒冷氣候的常用意象。
二、引申含義
-
象征冤獄
典故出自《淮南子》:戰國時鄒衍因燕惠王聽信讒言被囚,仰天痛哭竟使夏日飛霜,後以“飛霜”暗喻冤屈。如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飛霜冤,不比黑盆冤”。
-
書法術語
唐代王昌齡《箜篌引》中“搖筆飛霜如奪鈎”提及“飛霜”,此處指書法中的“飛白”筆法(筆畫中留有空白)。
三、使用場景
- 自然描寫:多用于詩歌或散文中渲染寒冷意境,如“飛霜擊于燕地”(江淹《詣建平王上書》)。
- 情感隱喻:可形容冷酷無情的人或事,如“心如飛霜”表達冷漠态度。
提示: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典故和現代詞典釋義,完整文獻可參考《淮南子》《桃花扇》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霜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秋天的霜,特指早晨寒冷時,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霜聚集在地面上的自然現象。飛霜的拆分部首是䒑和雨,其中䒑表示飛行的意思,雨表示雨水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2畫。飛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詞中,它經常用來描繪秋天的景象,使讀者感受到秋季的涼爽和變幻之美。在繁體字中,飛霜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稍有不同。在古時候,飛霜的漢字寫法也有變化,例如在金石文和篆書中,飛霜的字形可能會有所差異。下面是一個例句:秋風吹過,枯葉紛飛,大地上飄灑着飛霜的痕迹。組詞中,可以使用飛霜來組成其他詞語,如飛霜滿月、飛霜結冰等。與飛霜意思相關的近義詞有秋霜、白霜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春陽、夏雨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