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貴惜自身。《老子》:“故貴身於天下,若可託天下。” 朱謙之 校釋引 嚴可均 曰:“‘故貴身於天下’,《禦注》作‘貴以身為天下’,與 王弼 同。 河上 作‘故貴以身為天下者’。” 北齊 劉晝 《新論·清神》:“是以聖人清目而不視,靜耳而不聽,閉口而不言,棄心而不慮,貴身而忘賤。故尊勢不能動,樂道而忘貧。” 唐 宋之問 《奉敕從太平公主遊九龍潭尋安平王宴别序》:“以為時和政理,實探道之期;賤物貴身,尚延齡之術。” 明 趙南星 《壽西渠李老親家八十序》:“深山窮臯之中,往往有隱人焉,遺榮貴身,逃世獨處。”
(2).謂使自身為人所貴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 晉 杜預 注:“唯禮可以貴身,貴身故尚禮。”
“貴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如下:
貴惜自身
指珍惜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注重健康與安全。這一層含義強調個體對自我價值的重視,提醒人們避免無謂的冒險或損害自身的行為。例如《老子》中提到:“故貴身於天下,若可託天下”,意為隻有珍視自身的人,才能被托付天下責任(引述自《老子》原文,見)。
使自身為人所貴重
指通過修養或遵循禮儀,提升個人價值以獲得他人尊重。例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晉代杜預注解:“唯禮可以貴身,貴身故尚禮”,即通過踐行禮儀使自身被他人看重。
兩個含義的核心區别在于:前者側重對自我生命的珍視,後者側重通過外在行為(如禮儀)獲得社會認可。兩者的共同點均體現了對“自身價值”的重視,但角度不同(内在保護 vs 外在提升)。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注解,可參考《老子》《左傳》及相關文獻。
《貴身》是指把自己的身體看作珍貴的意思。它強調人們應該珍惜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貴身》的部首是貝,并且共有11個筆畫。
《貴身》是由簡體中文演化而來的詞語,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在古代,人們使用繁體字書寫,因此《貴身》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貴身」。
以下是幾個使用《貴身》的例句:
與《貴身》相關的組詞有:貴重、貴人、身體、身心、身心健康。
與《貴身》近義的詞語有:珍惜身體、重視自己的健康。
與《貴身》反義的詞語有:不重視身體、忽略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