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山帶砺的意思、河山帶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山帶砺的解釋

封爵之誓詞。極言國基堅固,國祚長久。語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 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封爵之誓,國家欲使功臣傳祚無窮。帶,衣帶也。厲,砥石也。 河 當何時如衣帶,山當何時如厲石,言如帶厲,國乃絶耳。”按,厲同“ 礪 ”。 唐 陸贽 《賜李納王武俊等鐵券文》:“功載鼎彜,名藏王府,子孫代代,為國勳臣,河山帶礪,傳祚無絶。”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台》詩序:“﹝皇上﹞復念開國諸臣勞烈之多,錫以鐵券以申河山帶礪之誓。” 李光 《河山》詩之一:“河山帶礪等閒封,慚愧旂常負鼎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河山帶砺”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背景:

一、核心含義

  1. 字面解釋
    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國家基業穩固,即便經曆動蕩也永不改變。常用于形容對國家或誓約的堅定信念。

  2. 象征意義
    通過黃河與泰山的縮小化比喻,強調國土的堅固不可動搖,以及誓約的永恒性。如古代帝王分封功臣時,以此誓言表示爵位傳承的可靠性。


二、出處與典故


三、結構與用法


四、文化内涵

這一成語承載了中國古代對國土永固的期許,尤其在政權更疊或外敵入侵時(如近代列強侵華),常被文人志士引用以表達守護山河的決心()。例如李光詩句“河山帶砺等閑封”即借其抒發家國情懷。


五、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強調承諾的持久性,如國際條約、企業合作等語境。例如:“兩國協定如河山帶砺,經得起時代考驗。”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句用例,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李光《河山》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河山帶砺的意思

《河山帶砺》這個詞是形容中國這片疆土的壯麗和堅毅。它代表着我們廣袤的河山和勤勞的人民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曆練,形成了輝煌的曆史和卓越的文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

《河山帶砺》這個詞可拆分為“河”、“山”、“帶”和“砺”四個字。

其中,“河”字的部首是水,它有8畫;

“山”字的部首是山,它有3畫;

“帶”字的部首是巾,它有7畫;

“砺”字的部首是石,它有10畫。

來源和形态

《河山帶砺》一詞最早來源于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詩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句詩意味着河山相連,人們共同努力,磨砺成就了美好的未來。

這個詞的形态為:形容詞+名詞+動詞,形容着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精神和曆史的堅毅。

繁體

繁體字中,“河山帶砺”分别寫作「河山帶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些許差異,但整體寫法與現代相似。例如,“帶”字在《康熙字典》中寫作「帶」。

例句

1. 我們的祖先經過無數次的艱苦奮鬥,才在這片河山上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

2. 他的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是河山帶砺的體現。

組詞

1. 河流、山脈、砺石、帶領。

近義詞

1. 河山壯麗

2. 江山美麗

這些詞語都表達了中國河山的壯美景色和雄偉勝景。

反義詞

1. 沒落衰敗

2. 破敗不堪

這些詞語表示相反的意思,表示沒有經曆曆史的洗禮和能力的錘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