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山帶砺的意思、河山帶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山帶砺的解釋

封爵之誓詞。極言國基堅固,國祚長久。語出《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封爵之誓曰:‘使 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封爵之誓,國家欲使功臣傳祚無窮。帶,衣帶也。厲,砥石也。 河 當何時如衣帶,山當何時如厲石,言如帶厲,國乃絶耳。”按,厲同“ 礪 ”。 唐 陸贽 《賜李納王武俊等鐵券文》:“功載鼎彜,名藏王府,子孫代代,為國勳臣,河山帶礪,傳祚無絶。”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台》詩序:“﹝皇上﹞復念開國諸臣勞烈之多,錫以鐵券以申河山帶礪之誓。” 李光 《河山》詩之一:“河山帶礪等閒封,慚愧旂常負鼎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山帶砺”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原寫作“河山帶礪”,亦作“帶砺山河”。該成語由“河山”與“帶砺”兩部分組成:“河山”指黃河與泰山(一說泛指山河疆土),“帶砺”中“帶”為衣帶,“砺”為磨刀石,字面含義是“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或世事變遷的可能性極低,後引申為形容國家疆土永固、誓言或盟約堅定不移。

典故出處

此成語最早見于《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記載漢高祖劉邦分封功臣時立誓:“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甯,爰及苗裔。”意為即便黃河縮窄如衣帶、泰山磨小如砺石,分封的爵位仍将世代傳承,表達對功臣後代永保地位的承諾。

語義演變

在曆史文獻中,“河山帶砺”逐漸從具體的地理比喻演化為對國家長治久安或情誼堅貞的象征。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在《賀收複蔡州表》中以“山川帶砺,永存帶砺之盟”形容國家統一後的穩固局面。現代用法中,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強調對國土、友誼或承諾的堅定信念。

權威參考

根據《漢語大詞典》,“河山帶砺”被定義為“極言曆時久遠,山河變化亦難改其約”,其核心意義在于“以山河為憑,喻誓約不可移易”。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亦收錄此詞條,注明其常用于書面語,具有莊重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河山帶砺”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背景:

一、核心含義

  1. 字面解釋
    黃河細如衣帶,泰山小如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國家基業穩固,即便經曆動蕩也永不改變。常用于形容對國家或誓約的堅定信念。

  2. 象征意義
    通過黃河與泰山的縮小化比喻,強調國土的堅固不可動搖,以及誓約的永恒性。如古代帝王分封功臣時,以此誓言表示爵位傳承的可靠性。


二、出處與典故


三、結構與用法


四、文化内涵

這一成語承載了中國古代對國土永固的期許,尤其在政權更疊或外敵入侵時(如近代列強侵華),常被文人志士引用以表達守護山河的決心()。例如李光詩句“河山帶砺等閑封”即借其抒發家國情懷。


五、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強調承諾的持久性,如國際條約、企業合作等語境。例如:“兩國協定如河山帶砺,經得起時代考驗。”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句用例,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李光《河山》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闇晦白肉保安語徧賜閉壁嗔憤程酒尺缣唇尖舌利唇亡齒寒賜紫櫻桃粗飼料大八件啖名道順道裝大羽箭甸農番族府任挂鈎廣緝光勳關鏁刮席漢劍寒瓊好人家镮貫吉丁疙疸巾褚檻舍空婦房诓設蠟絹畫累茵镂版魯男子緑油鳴桡民時南天門内廳女事傍州盤璞蟠石劬愉入機水鴉兒殊甚四腳朝天縮減婉悅鮮卑奴閑壤小偏痚瘶吓殺瀉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