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思想。《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
(2).談心,傾心交談。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二九:“撫臆論心,有時而謬。” 宋 王安石 《相送行》詩:“憶昔論心兩綢繆,那知相送不得留。”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六:“多君媕雅數論心,文字緣同骨肉深。”
“論心”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個義項:
一、指讨論思想或情感本質。《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研究人的主觀意識活動”。其核心含義源自《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的哲學觀,強調對内心世界的理性剖析。例如《朱子語類》中“論心須兼性情”的用法,即體現宋明理學對心智活動的系統性探讨。
二、表示品評人的心地。《辭海》将其解釋為“根據内心本質進行評判”,常見于人物品鑒場景。北宋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中“論心到骨同”的表述,便是通過内在品格來評定詩人的精神境界。該用法在《世說新語》人物品藻傳統中形成穩定語義結構。
現代漢語使用中,“論心”多出現于學術論文标題(如《孟子論心篇解析》),或文學評論領域(如“論心之作”指深入刻畫心理的文學作品)。《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注明其書面語屬性,提示在口語交際中宜替換為“談心”“交心”等通俗表達。
“論心”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綜合了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
基本含義
指對思想、情感的探讨或深入交流。根據語境不同,可細分為:
成語化用法(現代)
作為固定表達時,側重“分析他人内心意圖”,如“論心定罪”指通過揣測動機評判行為。
“心”的語義支撐
“心”在漢語中既指生理心髒(如“心律”),也引申為思想、情感的核心(如“心理”“心扉”),這為“論心”提供了語義基礎。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究“心”的演變或具體古籍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安息香白頭人瘢夷别緒不合節不認親參半茶神成災從列存在擔愁丹青丹丘弗啻撫弄浮踴耕籍公墓館客貴府颢天黑牡宏覆泓洄花約隳墜降光腳掌加諸經生糧廪聯合收割機林蘭流動資金龍荒蠻甸呂翁妙古苗嗣明兒木谷盤撥秦烏騎邑人區肉墩墩山川相缪上聞爵食療書劍恩仇錄述容檀槽檀箋土地菩薩瓦狗喂飼巫娥香樹閑蹊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