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度的意思、斷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度的解釋

砍伐判分樹木。語本《詩·魯頌·閟宮》:“ 徂來 之松,新甫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 馬瑞辰 通釋:“度者,剫之省借。《説文》:‘剫,判也。’《廣雅》:‘剫,分也。’……是剫與斷義近,故《詩》以斷,度并舉。” 唐 柳宗元 《晉問》:“ 晉 之北山有異材,梓匠工師之為宮室求大木者,天下皆歸焉……斷度收羅,捎危颠,芟繁柯,乘水潦之波,以入于 河 而流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度(duàn dù)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古漢語用法分析。《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裁斷度量”,指通過判斷與衡量做出決策。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溯源

    “斷”本義為截斷、裁決,《說文解字》釋“斷,截也”,引申為決斷、判定;“度”指計量、标準,《玉篇》注“度,尺曰度”,二者結合形成“通過衡量作出裁決”的核心義。此說見于《古代漢語詞典》對複合詞構詞法的分析。

  2. 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典籍,如《宋史·職官志》載“斷度刑獄,必循舊章”,指依據律例裁斷案件;明代《大學衍義補》中“斷度事機,不可輕忽”,強調決策需審慎考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逐漸被“判斷”“裁決”等同義詞替代。

  3. 語義關聯

    與“斷度”近義的詞彙包括“裁量”“權衡”,均含決策前綜合考量的過程,但“斷度”更側重最終判定行為。反義詞可對應“猶豫”“躊躇”等表遲疑不決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斷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一、基本釋義與來源

  1. 本義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魯頌·閟宮》中的“是斷是度”,指砍伐并分割樹木。其中“度”通“剫”(duó),意為“剖分”,與“斷”連用表示對木材的加工處理。例如唐代柳宗元《晉問》中描述伐木場景時提到“斷度收羅”,即指砍伐、分割木材的過程。

  2. 構詞分析

    • 斷:本義為截斷,引申為斷絕、判斷等;
    • 度:此處為“剫”的假借字,表“剖分”,而非常見的“計量”含義。

二、現代語境中的可能引申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徹底斷絕關系或聯繫”,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使用建議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詩經》注疏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邊報編輯部賓桹鄙啬酬德除闇春野促成撮土盜掘點水不漏對翫發鞌方流給據根深葉茂貫弓姑姑韓信用兵,多多益辦袷車交譏頰腮緊打慢敲進富緊接盡收眼底開大科頭袒體琅琳旅讬美遷沒飲麪醬渺小摩登摹搨評賞僻數乾鈞嘺嘺唶唶青精羣丑羣衆組織繞彎子三段論式社鳴生公說法牲粢視如敝屐世說新語說理文溲刷鎖鍊挑擔子通統拖布馱馬危嶪文例文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