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衡璜的意思、衡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衡璜的解釋

珩與璜。亦泛指佩玉。《禮記·月令》“服倉玉” 漢 鄭玄 注:“凡所服玉,謂冠飾及所珮者之衡璜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揖讓展禮,衡璜節步。”《周禮·天官·玉府》“佩玉” 唐 賈公彥 疏:“案《毛詩傳》:‘衡璜之外,别有琚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衡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特指古代用于祭祀等禮儀場合的一種玉器組合或形制。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與核心含義

  1. 字源拆解:
    • 衡:本義指綁在牛角上防止頂人的橫木,引申為橫置、平衡之意。在玉器語境中,"衡"指一種平直或橫置的玉器部件。
    • 璜:古代玉器名,形狀為半璧形(即圓形玉璧的一半),兩端有孔,通常用于佩戴或祭祀。璜是"六瑞"(古代六種玉制禮器:璧、琮、圭、璋、璜、琥)之一。
  2. 組合釋義:
    • 狹義指代:根據古代典籍記載,"衡璜"常指一種特定的玉器組合。具體指在懸挂的玉組佩中,位于最上方、橫置的玉璜。它如同車衡(車轅前端的橫木)一樣,是整套玉佩的起點和平衡點,璜體本身呈半圓形。
    • 廣義象征:作為禮器,"衡璜"象征着秩序、平衡與禮儀規範,體現了古人對天地和諧、社會等級的認知。

二、典籍依據與權威引用 "衡璜"一詞及其所指的玉器形制,主要見于記錄周代禮制的核心文獻:

  1. 《周禮·春官·大宗伯》:這是記載"衡璜"最權威的出處。原文雖未直接出現"衡璜"二字,但詳細記載了以玉作六器、六瑞以禮天地四方的制度,其中璜禮北方。後世注疏(如鄭玄注)在解釋組佩結構時,明确将最上方的橫璜稱為"衡璜"。
    • 來源:《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可參考權威古籍整理本或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2. 《說文解字》:對"衡"("牛觸,橫大木其角")和"璜"("半璧也")的單獨釋義,為理解"衡璜"的構詞和本義提供了字源學基礎。
    • 來源: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或線上資源如《漢典》相關條目(需注意其釋義需結合古注)。
  3. 《禮記·玉藻》:記載了天子、諸侯、士大夫等不同等級貴族所佩戴玉佩的形制差異,其中提到"佩玉有沖牙",鄭玄注雲:"居中央,以前後觸璜而為聲,所觸之玉其形似牙,故曰沖牙。璜在衡下。" 此注雖未直稱"衡璜",但明确了"衡"(橫玉)在組佩最上端,其下懸挂璜的結構。
    • 來源:《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

三、文化内涵與曆史背景 "衡璜"作為古代禮玉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僅在于其物質形态,更在于其承載的深厚文化意義:

"衡璜"特指古代玉組佩中位于最上端、呈半璧形、起平衡懸挂作用的橫置玉璜。其核心含義源于《周禮》等禮書記載的玉器制度,是周代禮制中區分等級、祭祀天地、象征道德的重要禮器。其存在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級觀念和玉器崇拜。

網絡擴展解釋

“衡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éng huáng,其含義主要有兩種解釋:

一、古代玉器相關

  1. 具體指代
    指“珩”與“璜”兩種玉器。珩(héng)是古代組玉佩上端的橫玉,璜(huáng)是半璧形的玉器,二者均為古代貴族佩戴的禮器。
    例如《禮記·月令》中鄭玄注:“凡所服玉,謂冠飾及所珮者之衡璜也”,說明其作為服飾或禮儀佩玉的用途。

  2. 引申含義
    泛指佩玉,常用于形容禮儀場合的莊重儀态。如北周庾信《周祀圜丘歌》中“揖讓展禮,衡璜節步”,描述行禮時佩玉的節奏與儀态。

二、比喻性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衡璜”可引申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标準”,但此說法未見于古代文獻,可能與“衡”字本義(秤杆、衡量)的聯想有關。需注意這一用法并非傳統釋義,建議以古籍和權威辭書解釋為準。

綜合古籍與權威釋義,“衡璜”的核心含義為古代佩玉的組合,特指珩與璜,是禮制與身份的象征。若需引用比喻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天外賓道不易一字赪桐塵域打關防島跱颠簸釣樟洞瀉鬥棋豐韻棼迷宮閣功勳慣盜故婦簋飧漢祚恒固黃雉貨賂公行江曲江上嚼子驚世駭俗決心掘閲巨口抗美叩門快舉爛爗冷炮連舳裂地毛坯矛骹迷蝶旁人辔衘嫔貢牽徬硗狹覃惠瓊州海峽秋光惹草沾花森竦韶秀蜃浪食路受懲罰泰山頭上動土韬隱褪落吞服拓畫嚣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