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大不由娘”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用的俗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子女成年後逐漸獨立,不再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或約束。核心含義是隨着子女的成長,父母對其掌控力逐漸減弱。
反映了中國傳統家庭倫理中代際關系的動态平衡。一方面強調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另一方面也承認子女獨立是必然趨勢。
如需進一步了解《醒世姻緣傳》相關内容,可參考、等來源。
《兒大不由娘》是一句成語,用來形容孩子成長後逐漸獨立,不再受母親的控制和擺布。意思是孩子長大了就不再依賴母親。
成語《兒大不由娘》的拆分部首是“女、子、大、由、攵、女”。它的筆畫為9畫。
《兒大不由娘》來自于《孟子·盡心下》:“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子大不由娶妻,辭不出于口,非無惠乎!”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兒大不由娘」。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拼音是“ér dà bù yóu niáng”。
小明已經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和工作,媽媽看到他成熟自立,心裡既高興又有些失落,因為孩子長大了,果然是“兒大不由娘”。
孩大不由娘、子大不由父、弟大不由兄
兒女無才便是娘、人大不二
兒小由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