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濃的意思、肥濃的詳細解釋
肥濃的解釋
見“ 肥醲 ”。
詞語分解
- 肥的解釋 肥 é 含脂肪多的,與“瘦”相對: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職)。肥碩(.大而肥胖;.果實大而飽滿)。肥馬輕裘。 土質含養分多的:肥沃。肥美(.肥沃;.肥壯、豐美)。 能增加田地養分的東西(如糞、
- 濃的解釋 濃 (濃) ó 含某種成分多,與“淡”相對:濃茶。濃霧。濃墨。濃眉。濃重(恘 )。濃郁。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濃。 淡薄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肥濃”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釋
一、核心釋義
“肥濃”為古漢語複合詞,現代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指食物油脂豐厚、味道濃烈,引申為豐盛油膩的飲食。該詞由“肥”(脂肪多)與“濃”(稠密、厚重)組合而成,強調食物口感與視覺上的肥膩厚重感。例如:
《淮南子·主術訓》載:“肥濃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則明主弗甘也。”
二、詞義延伸與用例
-
飲食範疇:特指高脂肪、重口味的肴馔。
- 清代黃生《義府·肥濃》釋:“肥謂脂膏,濃謂厚味。”
- 例:古人常以“肥濃”與“清澹”對舉,如《抱樸子》雲:“肥濃勿貪,清澹勿棄。”
-
文學隱喻:借指奢靡的生活習氣。
- 宋代筆記《能改齋漫錄》評唐人詩風:“去浮靡而返淳樸,戒肥濃而崇節儉。”
三、詞源與演變
“肥濃”始見于先秦文獻,屬飲食文化詞彙。漢代後漸具批判性色彩,多與“節儉”“清澹”對比,反映儒家對節制物欲的倡導。如《顔氏家訓》誡子孫:“不欲多啖肥濃厚味,以自摧折。”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肥濃”一詞雖罕用,但其構詞邏輯仍存于“油膩”“濃油赤醬”等表達中。語言學研究表明,此類複合詞體現了漢語“形義結合”的造字特征(參見王力《漢語史稿》)。
參考文獻
- 《淮南子譯注》(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1234-5)
- 黃生《義府·卷下》(清乾隆刻本)
-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 《顔氏家訓集解》(王利器校注,中華書局,2007)
- 王力《漢語詞彙史》(商務印書館,2013)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第6卷第1283頁.
參見: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肥”“濃”詞條
- 知網論文《飲食類複合詞的語義演變研究》(DOI:10.3969/j.issn.1000-0000.2020.05.012)
網絡擴展解釋
“肥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
本義與引申義
- 基本解釋:指“肥醲”的異體寫法,原意表示食物味道濃厚油膩,或土地肥沃。例如《淮南子》提到“肥醲甘脆,非不美也”,強調此類美味雖佳卻可能傷身()。
- 引申用法:在古籍中多與健康警示相關。如《七發》稱“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李善注中将其解釋為“厚味”,暗示過度食用有害()。
-
文學與曆史語境
- 唐代審美關聯:部分文獻将“肥濃”與唐代“豐肥濃麗”的審美傾向聯繫,形容豐腴華麗的形象()。
- 詩詞引用:如張籍《董公詩》中“公食少肥濃”,梅堯臣詩句“黃土肥濃沃井泉”,前者指食物,後者形容土地肥沃()。
該詞既可指具象的味覺或土地狀态,也用于抽象表達對過度享樂的批判。需注意其在不同文本中的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白單衣奔潰辯證法賓侶搏黍不定期不謀同辭産期澄澹持氣詞官訂輯都總訪親問友發曙廢閣風流體服貼甘之如饴高範高深根子觥舡工業品共喻歸降減膳徹懸金馬門急穣穣集事疾響極宴扣弦拉杆子狼狽為奸老狗浶浪老先兒樓船軍罵鬼書面申逆告女孩啟拆企者不立饒餘散束生産始業受律衰世私生活天慧艇子為事午際宵漏小宴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