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漏的意思、宵漏的詳細解釋
宵漏的解釋
指代夜間。漏,古計時器。《梁書·武帝紀下》:“朕負扆君臨,百年将半。宵漏未分,躬勞政事;白日西浮,不遑飱飯。” 元 林坤 《誠齋雜記》卷下:“幽恨從來無早暮,不知宵漏向人長。”
詞語分解
- 宵的解釋 宵 ā 夜:通宵達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來,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宵遁。元宵。夜宵。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漏的解釋 漏 ò 物體由孔或縫透過:壺裡的水漏光了。漏風。滲漏。漏洩(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洩露)。漏電(跑電)。 洩露:走漏消息。漏底(洩露内情)。透漏。 脫逃或無意放過:疏漏。遺漏。挂一漏萬。漏網之魚
專業解析
宵漏
一、基本釋義
“宵漏”為古漢語複合詞,由“宵”(夜晚)與“漏”(古代計時器“漏刻”)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夜晚的漏刻,引申為:
- 夜間更漏:指夜晚的計時刻度,如《陳書·世祖紀》載:“宵漏未分,躬勞賦役。”
- 深夜時段:泛指深夜,如白居易詩:“宵漏尚餘三刻。”
二、文化内涵
古代以漏刻計時,晝夜各分百刻。“宵漏”濃縮了傳統時間制度,常見于詩文表達:
- 時間流逝:如“宵漏頻催”喻光陰荏苒;
- 政治象征:帝王勤政稱“宵漏忘倦”(《南史》);
- 晝夜分野:與“晝晷”相對,如《宋史》載“晝晷宵漏,各司其序”。
三、權威典籍例證
- 《漢語大詞典》:釋為“夜間的時刻”,引《梁書·徐勉傳》“宵漏必分”佐證。
- 《辭源(修訂本)》:強調其計時功能,引李商隱詩“宵漏丁丁更箭移”。
- 《古代漢語詞典》:注“漏”為計時器,例舉《漢書》“夜漏未盡一刻”。
四、語義演變
唐宋後,“宵漏”漸從具象計時轉向抽象意象:
- 文學修辭:代指深夜(如陸遊“宵漏方中夜未央”);
- 禮儀制度:宮廷禮儀中“宵漏上水”指亥時(《唐六典》)。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 中華書局編輯部.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 2000.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宵漏”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字面意義:指代夜間,尤其與古代計時器“漏”相關。
- 宵:指夜晚,如“通宵達旦”。
- 漏:即漏壺,古代利用滴水計時的工具,後引申為時間單位(如“更漏”)。
二、深層含義
- 時間指向:
多用于形容深夜至淩晨時段,如《梁書·武帝紀下》中“宵漏未分”指天未亮的深夜。
- 比喻意義:
可引申為“時間流逝”或“事情接近尾聲”,例如元代林坤詩句“幽恨從來無早暮,不知宵漏向人長”,暗含長夜難眠的惆怅。
三、用法示例
- 古代語境:常見于詩詞或史書記載,如“宵漏未分,躬勞政事”描述帝王勤政至深夜。
- 現代活用:可用于文學創作或形容深夜工作狀态,如“會議持續到宵漏時分,衆人方才散去”。
四、權威來源
- 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均收錄該詞,釋義一緻。
- 需注意,因權威性低,建議優先參考前三者。
别人正在浏覽...
傲上八花磚白鼻白鸠寶台誖逆背子坌集誠烈朾蟻弛高骛遠赤卉出蕩觸衣電抹發暢梵本翻然改悔蕃踏販傭風急浪高風美高駕割酒固陰沍寒含饴弄孫浩穰和顔說色河員闳闳懷囊帍裱戶說嚼腭搥床冀願穅秕枯木再生摟抱免坐南華夢鬧嘤嘤青螺青袍清鮮溶解軟下疳入貼神農示戒訟狀陶人外篇威厲無介遐邦霞敞縣鷄蕭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