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企者不立的意思、企者不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企者不立的解釋

企:踮腳。踮腳而立的人難以久站。比喻不踏實工作的人站不住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企者不立”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四章,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字面解釋

“企”指踮起腳尖,“立”即站立。字面意為踮腳站立的人難以持久。這種姿勢違背人體自然平衡,暗喻急功近利的行為無法長久。

二、出處與原文語境

在《道德經》中,老子通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類比(“跨”指大跨步行走),說明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終将失敗。後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等句進一步強調過度自我表現、急功近利的危害。

三、深層寓意

  1. 處事态度:批評浮躁冒進,倡導腳踏實地。
  2. 哲學内涵:體現道家“無為”“守柔”思想,主張順應自然規律而非強行幹預。
  3. 現代啟示:常用于警示職場急功近利者,或提醒企業盲目擴張的風險。

四、相關類比

與“欲速則不達”“拔苗助長”等成語内涵相通,均強調違背客觀規律将適得其反。老子更将此類行為比作“馀食贅形”(剩飯贅瘤),認為它們是多餘且令人厭惡的存在。

附:讀音與結構

可通過《道德經》通行本第二十四章或帛書版本(存在“炊者不立”的異文争議)進一步研讀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懶惰的人不能取得成功。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即“企者”和“不立”。

“企者”部分,其中的“企”字,是由“人”和“止”兩個部首組成的。部首“人”表示人,部首“止”表示足的原始意義是腳。後來,這個字發展出引導、尋找、追求的意思。所以,“企者”在這裡指的是有追求、有行動力的人。

“不立”部分,其中的“不”是表示否定的意思,而“立”是表示站立、存在的意思。所以,“不立”表示不站穩、不存在、沒有成就。

這個成語源自《詩經·小雅·巷伯》:“憂心忡匆,志若伊嬰。企者不立,自經于蓬。”這是說一個人的心思憂慮,志向不堅定時,就無法取得成功。

由于繁體字在傳承中發展出來,所以繁體字中的“企者不立”是“企者不立”。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例如楷書是在秦字形之後全面推廣的,而正書是兒童在學起閱曆之後學習的,隸書是秦楚漢字中最早形成的一種字形,這些字形與現在的書法非常不同。

這個成語可以用于例句中,例如:“他雖然有很多的想法,但因為太懶散,所以最終沒有取得任何成就,可見‘企者不立’。”

一些與“企者不立”相關的詞語有:“怠惰”、“懶散”等。

與“企者不立”相對的詞語是:“勤奮”、“堅持”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