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總是。 宋 毛滂 《蝶戀花·聽周生鼓琵琶》詞:“細意端相都總好,春愁春媚生顰笑。”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你這般對壘交鋒,到頭都總南柯夢。”
(2). 清 代武官名。 清 唐甄 《潛書·權實》:“大将居中,提兵十萬,副參,遊守,都總以及隊百什伍之長,轉相貫屬。” 徐特立 《緻張敬堯的*********》:“到則生事張皇,緹騎四出,串同都總 熊佩蘭 ,凡各團之稍可溫飽者,擇肥而噬其通匪,嚴事考求。”
(3).舊時區鄉一級政權的頭頭。 毛6*澤6*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都總、團總躲起不敢出面,一切地方上的事都推到農民協會去辦。他們應付的話是‘不探(管)閑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都總漢語 快速查詢。
“都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不同解釋,具體如下:
總是(副詞)
表示某種情況持續不變或反複發生。
例:宋·毛滂《蝶戀花》詞中“細意端相都總好”,元雜劇《小尉遲》中“到頭都總南柯夢”。
清代武官名
清代軍事體系中的官職名稱,屬于中下級軍官,常與“副參”“遊守”等職級并列。
例:清·唐甄《潛書》提到“都總以及隊百什伍之長”。
舊時基層政權頭目
民國時期區鄉一級的地方管理者,常見于湖南等地。
例: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及“都總、團總躲起不敢出面”。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
都總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全都”、“全部”之意。它常用于句子中,用來強調全體的意思。
都總的拆分部首是⻏(熏部),它由7個筆畫組成。
都總是中國漢字詞彙,起源于古代漢語,并廣泛使用于現代漢語中。
都總的繁體字為“都總”,其字形在簡化過程中有所變化。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有所不同,都總在古時候常被寫作“斁鄘”等字形。
1. 整理完房間後我發現,書架上的書都總是關于曆史的。
2. 他們在會議上都總是提出新的建議。
3. 運動員們都總是全力以赴地訓練。
都總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如 “都總數量”、“都總考慮”等。
都總的近義詞有“全體”、“全數”等。
都總的反義詞是“部分”、“部分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