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告的意思、逆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告的解釋

預告。《易·繫辭下》“能説諸心” 唐 孔穎達 疏:“萬物之心皆患險阻,今以阻險逆告於人,則萬物之心無不喜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逆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逆告”意為預告,指在事情發生前提前告知,尤其強調對潛在風險或阻礙的預先警示。該詞出自唐代學者孔穎達對《周易·繫辭下》的注解:“萬物之心皆患險阻,今以阻險逆告于人,則萬物之心無不喜説。”(此處“説”通“悅”),意為通過預先告知險阻,使人或事物提前應對,從而化解憂慮。


來源與用法

  1. 文獻出處
    主要見于《周易》的注釋文獻,屬古漢語中的書面用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僅保留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2. 構詞解析

    • 逆:本義為“反向”,引申為“預先”(如“逆料”即預料)。
    • 告:告知、宣告。
      組合後,“逆告”強調“提前警示”的語義。

示例與語境


“逆告”是古漢語中表“預告”的特定詞彙,語義側重于對潛在問題的預先警示,現代語境下可通過權威古籍注釋(如唐代孔穎達疏)進一步理解其深層含義。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文獻分析,可參考《周易》相關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逆告

逆告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反過來告訴對方或反告對方。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辶和告,辶是“走”的意思,告是“告訴”的意思。逆告一詞的總筆畫數為9。

逆告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的使用頻率較高,常見于法律文書和言辭之中。在繁體字中,逆告的漢字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逆告的寫法為“逆”和“告”的組合。逆字的拆分部首為辵和屮,辵表示“走”的意思,屮表示植物的莖。告字的拆分部首為言和告,言表示語言,告表示告訴。

以下是逆告一詞的例句:

  1. 他反過來将對方的錯誤行為逆告給了法庭。
  2. 她決定采取逆告的方式保護自己的權益。

常見的與逆告相關的詞語有:反告、回告、控告、申告等。

與逆告意思相反的詞語為:告狀、告發、告密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