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rrunder] 投降
投降。《後漢書·朱浮傳》:“吾策其( 赤眉 )無穀必東,果來歸降。” 唐 溫庭筠 《春日寄嶽州從事李員外》詩:“從來共情戰,今日欲歸降。”《水浒傳》第十七回:“寺前寺後五六百小嘍囉,并幾個小頭目,驚吓的獃了,隻得都來歸降投伏。”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如果四鎮無守, 吐蕃 一定得西域,住在西域南方的群 羌 ,勢必被迫歸降。”
“歸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歸降”指在戰争、鬥争或競争中,一方因戰敗或無法抵抗而主動投降對方。其詞性為動詞,結構屬于偏正式合成詞(歸+降),強調“歸順”的主動性。
古代文獻
詩詞用例
唐代溫庭筠在《春日寄嶽州從事李員外》中寫道:“從來共情戰,今日欲歸降。”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典故或現代用例,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歸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主動投降、歸順。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彳和降,筆畫數共計12畫。
歸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左傳》。其繁體字為歸降。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歸降的寫法略有不同,以篆書體為例,歸寫作“帰”,降寫作“僉”。而在隸書體中,歸寫作“歸”,降寫作“降”。如今,歸降的寫法已經統一為現代簡化字。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歸降這個詞的用法:
1. 戰争結束後,敵軍不願歸降,堅決抵抗到最後一刻。
2. 強大的國家無需靠威逼利誘,就能讓周邊國家自願歸降。
組詞:歸順、歸化、降服、降落、降臨、降級。
近義詞:投降、臣服、服從、順從、屈服。
反義詞:反抗、抵抗、反叛、反攻、反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