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弦的意思、扣弦的詳細解釋
扣弦的解釋
(1).用指彈弦。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琵琶》:“ 曹綱 善運撥,若風雨,而不事扣絃。”
(2).安在弓弦上。
詞語分解
- 扣的解釋 扣 ò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住;把門扣上。 衣紐:衣扣。 繩結:繩扣兒。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蓋東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題(符合題義)。 強留:扣押。 從中減除:扣除。扣發(?)。 敲擊:
- 弦的解釋 弦 á 系在弓背兩端的、能發箭的繩狀物:弓弦。弦韋(“弦”指弓弦,“韋”是獸皮,弦緊皮軟,喻性子急緩不同。古人佩弦來警戒自己的性緩,佩韋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後遂用“弦韋”喻朋友的規勸)。弦月(農曆每月初
專業解析
“扣弦”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個層面的詳細含義,均具有古典文化底蘊:
一、本義:拉弓弦(軍事、狩獵動作)
- 釋義: 指用手指勾住并向後拉動弓弦,使弓張開蓄力,為射箭做準備的關鍵動作。
- 出處與權威性:
- 《漢語大詞典》(中國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明确收錄此義項,釋義為“以手指扣拉弓弦”。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權威古漢語工具書)亦作相同解釋,強調其與射箭動作的直接關聯。
- 經典例證:
- 唐代詩人王維在描寫射獵場景時,常有此類動作的間接描繪,如“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無題》),雖未直接出現“扣弦”,但“射”的動作必然包含“扣弦”環節。此動作是古代軍事訓練(射藝)和狩獵活動的核心技能之一。
二、引申義:撥弄琴弦(音樂演奏技法)
- 釋義: 指用手指(通常是指尖或指甲)彈撥、觸動琴弦(如古琴、琵琶、筝等弦樂器),使之發出樂音。此義項由拉弓弦的動作類比引申而來,強調手指與弦的接觸和觸發。
- 出處與權威性:
- 《中國音樂詞典》(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權威音樂專業詞典)在解釋古琴、琵琶等彈撥樂器的演奏技法時,常用“扣”、“撥”、“挑”等術語,“扣弦”即指此類基本指法之一。
- 《琴學備要》(查阜西著,重要的古琴理論著作)在論述古琴右手技法時,詳細區分了“抹”、“挑”、“勾”、“剔”等,其中“扣”可視為一種有力的撥弦動作。
- 經典例證:
- 古代詩詞中常以“扣弦”形容彈奏弦樂器的動作或聲音,如李白筆下“撥弦驚火鳳”(《琴曲歌辭·飛鸢操》),“撥弦”與“扣弦”意境相通,均指觸動琴弦發聲。此用法生動體現了音樂演奏的動态美感。
“扣弦”的核心含義圍繞“手指與弦的互動”。其本義特指拉弓射箭的準備動作,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和武備色彩;其引申義則用于描述彈奏弦樂器時觸動琴弦發聲的技巧,富有藝術表現力。這兩個義項共同展現了漢語詞彙從具體動作到藝術表達的豐富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
“扣弦”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
字面含義
- 彈奏樂器:指用手指或撥子撥動樂器的弦,屬于音樂術語。例如唐代段安節在《樂府雜錄·琵琶》中提到琵琶演奏技巧時,用“扣弦”描述彈奏動作( )。
- 射箭動作:指将箭矢安放在弓弦上,為拉弓射箭做準備。這一用法源自《詩經》注釋,唐代孔穎達在《詩·大雅·行葦》的疏文中明确提到“挾一以扣弦而射”()。
-
成語比喻
作為成語,“扣弦”引申為做好準備,隨時行動。這一比喻源于古代射箭前扣弦的動作,強調蓄勢待發的狀态。例如在軍事或競技場景中,常用該詞形容周密準備後的待機狀态()。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使用中“扣弦”更多指向射箭相關的字面或比喻義,音樂領域的彈弦用法已較少見()。
别人正在浏覽...
百啭千聲被搭子伯夷不拘才短思澀財權超步打撈道定德薄能鮮敦碻反戾風雲變色弗非蓋闆幹命高當鋪關門打狗過心灏露黑心歪尖猴冠奂然胡桃油積案降廉奬賞疆隅賤内腳綳佳色階址金銮殿糾曹糠糟贶贈苦惱子龍華寺履薄呂仙胚混佩巾漂發青瞑認敵為友人己一視日施潤膚膏逃徙同力協契通信連吞吞吐吐挖掘機械王德枉系危葉蕪沒無霜期蠍子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