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謀同辭的意思、不謀同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謀同辭的解釋

事前沒有商量而意見完全一緻。《後漢書·祭祀志上》:“羣下百僚,不謀同辭。” 晉 劉琨 《勸進表》:“冠帶之倫,要荒之衆,不謀而同辭者,動以萬計。”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武王 ﹞與八百諸侯鹹同此盟,《尚書》所謂不謀同辭也,故曰 孟津 ,亦曰 盟津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謀同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背景

用法與特點

近義與反義

例句參考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知識,可參考《漢語成語詞典》或權威古籍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謀同辭,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指人們的言辭、措辭相互間一緻,沒有分歧或矛盾。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不(bù):部首不是常用的部首;筆畫為4畫; - 謀(móu):部首讠(yán);筆畫為13畫; - 同(tóng):部首口(kǒu);筆畫為6畫; - 辭(cí):部首辛(xīn);筆畫為13畫; 來源: 不謀同辭出自《左傳·成公十一年》,原文是“凡國之君子不佞(nìng)固辭,不辯不貌谷。烏(wū)厲不謀同辭。”意思是智者不畏懼困難,不言退辭讓,不争論外貌富貴。這裡的不謀同辭指的是智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應該相互理解、接納和協調,共同達成一緻的思維和言辭。 繁體: 《不謀同辭》的繁體字為《不謀同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字形基本保持一緻,隻是筆畫順序有所差異。例如:謀(古代寫作謀)、同(古代寫作仝)、辭(古代寫作辤)。 例句: 1. 策劃這個項目的各個部門在會議上不謀同辭,達成共識。 2. 團隊成員們要在溝通中不謀同辭,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組詞: - 不辭而别 - 不謀而合 - 同輩 - 辭職 近義詞: - 一緻 - 和諧 - 協調 - 一緻同意 反義詞: - 分歧 - 沖突 - 異議 - 不合意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