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減膳徹懸的意思、減膳徹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減膳徹懸的解釋

減少肴馔和停奏音樂。古代皇帝在發生天災或天象變異時,往往以此表示自責。《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今入歲以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側身修道。” 胡三省 注:“古者,天子膳用六牲,具馬、牛、羊、犬、豕、雞。諸侯膳用三牲。懸,樂懸也。天子6*宮懸,諸侯軒懸。大荒、大劄,天地有烖,國有大故,則減膳徹懸。”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減膳徹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減膳徹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ǎn shàn chè xuán,其含義與古代帝王的行為相關,主要用于天災或天象異常時的自省儀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古代皇帝在天災(如旱澇、地震)或天象異變(如日食、彗星)發生時,減少飲食規格(減膳)和停止宮廷音樂(徹懸),以此表達對上天的敬畏與自我反省。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帝王通過自我約束向天示責,祈求消弭災禍。


曆史背景與典故

  1. 儀式來源
    古代帝王視天象與自然災害為“天道示警”,需通過降低生活規格來“修德應天”。例如:

    • 《資治通鑒·晉恭帝元熙元年》記載:“今入歲以來,陰陽失序,風雨乖和,是宜減膳徹懸,側身修道。”
    • 胡三省注:“天子膳用六牲,徹懸則去樂。”說明帝王日常飲食原本豐盛(含六種牲畜),但災異時需削減規格并停用禮樂。
  2. 文化内涵
    這一行為不僅是禮儀制度,更是政治象征,旨在彰顯帝王對百姓疾苦的體恤與治國責任的擔當。


現代延伸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引申為“節省開支”的通用表達,但此用法并非傳統主流,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資治通鑒》《漢典》等權威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減膳徹懸》

《減膳徹懸》是一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接下來将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減膳徹懸》是指減少飯食并消除心中的紛擾,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困境,以安撫内心。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減膳徹懸》的拆分部首是“⼉”、“⺼”、“⺶”和“⺻”,總計4個部首。前三個字的筆畫數分别為7、9和16,最後一個字的筆畫數為9。

來源:

《減膳徹懸》來源于《詩經·小雅·采薇》:“減膳不早兮,宴于樂純。”其中“減膳”指的是減少飯食,而“徹懸”表示徹底消除内心的煩惱。

繁體:

《減膳徹懸》的繁體寫法為「減饍徹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幾個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減”字有時會寫成“剪”,“徹”字有時會寫成“徹”,而“懸”字有時會寫成“懸”。

例句:

他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但他學會了《減膳徹懸》,從而重拾信心。

組詞:

減肥、飯食、消除、心紛、底解、内心、煩惱

近義詞:

心平氣和、顧全大局、化解紛争、寬宏大量

反義詞:

增加壓力、困擾内心、放任不管、憂心忡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