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船。 宋 辛棄疾 《賀新郎》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元 薩都剌 《早發釣台》詩:“艇子釣臺東畔發,月輪卻在釣臺西。”
(2).船夫。《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莫愁樂》:“艇子打兩槳,催送 莫愁 來。” 宋 張元幹 《谒金門》詞:“艇子相呼相語,載取暮愁歸去。”
“艇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ǐng zǐ,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輕便的小船
該詞最早指代體積較小的船隻,多用于河流、湖泊或近海區域的短途航行。例如宋代辛棄疾《賀新郎》中“艇子飛來生塵步”,元代薩都剌《早發釣台》中“艇子釣臺東畔發”均以“艇子”形容輕舟。現代語境中,可泛指救生艇、遊艇等小型船隻。
方言中代指船夫
在古樂府詩《莫愁樂》中,“艇子打兩槳”的“艇子”即指劃船的人,這一用法多見于江南水鄉的民間語言。
詞源與結構
“艇”本義為輕便小船(形聲字,從“舟”部),而“子”在此作為名詞後綴,無實際含義,類似“桌子”“椅子”的構詞方式。
文學與日常用法
古代詩詞常用“艇子”營造閑適或孤寂的意境,如張元幹《谒金門》中“艇子相呼相語,載取暮愁歸去”。現代多用于描述具體的小型船隻,例如“救生艇子”“遊艇子”等口語化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演變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艇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小型的船隻,通常用于水上交通或娛樂之中。
《艇子》的部首是舟,由10個筆畫組成。
《艇子》一詞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作為小船的意思。
繁體字《艇子》的寫法為「艇子」。
在古時候,漢字《艇子》的寫法沒有明顯的差異,仍然是舟+十這樣的形式。
1. 他們坐着小艇子在湖上劃行,享受甯靜的水面。
2. 清晨,漁民們開始準備出海,他們的漁艇子排成一列。
艇船、賽艇、救生艇、快艇、軍艦等。
船、艦、舟、輪船等。
陸地、岸邊、步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