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搏黍的意思、搏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搏黍的解釋

黃鹂(即黃莺)的别名。搏,或作“摶”。 漢 劉向 《新序·節士》:“今以百金與搏黍以示兒子,兒子必取搏黍矣。”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荊公 詩雲:‘蕭蕭搏黍聲中日,漠漠春鉏影外天。’搏黍,黃鸝也。” 明 王志堅 《表異錄·動物》:“《方言》黃鸝謂之鶬鶊,又名商庚,或謂之楚雀。《毛詩疏義》謂之搏黍。”參見“ 摶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搏黍"為古漢語詞彙,其釋義可依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考據如下:

一、釋義

"搏黍"本義指黃鹂鳥的别名,源自《呂氏春秋·仲夏紀》"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高誘注:"一曰鸲鹆,齊人謂之搏黍"。《爾雅·釋鳥》疏證中亦載:"黃鳥,齊人謂之搏黍"。該詞以"黍"(黃米)喻指黃鹂羽毛的色澤,疊加"搏"(拍打)的動作特征,形成拟物化命名。

二、詞源演變

此詞屬古代方言詞彙,最早見于先秦文獻。漢代《方言》記載齊地(今山東)将黃鹂稱為"搏黍",因其鳴叫時翅膀快速振動如拍打黍穗的動作,唐代《初學記》引《風土記》進一步印證此說。明清時期該詞逐漸被"黃鹂""倉庚"等通稱取代。

三、文化意象

在古代詩詞中,"搏黍"常作為季候象征,如《淮南子·時則訓》用"搏黍鳴"标志仲夏物候。宋代《埤雅·釋鳥》特别說明:"蓋黃鹂遇夏至氣應而鳴,農人以為收黍之候",揭示其與農耕文化的關聯。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濟南出版社1993年;《呂氏春秋譯注》中華書局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搏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

一、作為成語的釋義(常見解釋)

根據,“搏黍”是古代成語,基本含義為“為了生活而努力奮鬥,通過耕種獲取糧食”。


二、作為鳥類别名的釋義(古籍記載)

部分文獻如和提到,“搏黍”是黃鹂(黃莺)的别名,常見于古詩文引用:


三、使用建議

  1. 現代語境:優先采用“努力奮鬥”的成語含義,更符合通用語義。
  2. 古籍解讀:若涉及詩詞或曆史文獻,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代鳥類。

若有進一步考證需求,可參考《新序》《梅磵詩話》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膀扇子苞苴竿牍弊久秉椒冰絹承诏谶語楚嶂從表弟從生村子登善丢人斷山峨舸豐壯焚裂輻集歸帳路頭汩喪還鋒孩嬰黃明彙登湖亭加率簡隽澆冷水角柶接屋觐對浚急聚少成多恺悌君子客傳虧汙老井離坐率衆浼渎免慮膩垢盤龍陪口破敗牆衣青芒履入庠神道碣雙廟鎖肚頭難穨法托墨讬僞未應鮮靈銜訓霞片歙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