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際的意思、午際的詳細解釋
午際的解釋
即午初。《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五年》:“午際,左常侍 崔玄亮 ……等復請對於 延英 ,乞以獄事付外覆按。” 胡三省 注:“午際,方交午漏初刻,非正午時也。”
詞語分解
- 午的解釋 午 ǔ 地支的第七位,屬馬。 用于計時:午時(白天十一點到一點)。午間。午飯。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 古同“忤”、“迕”,逆,背。 筆畫數:; 部首:十; 筆順編號:
- 際的解釋 際 (際) ì 交界或靠邊的地方:無邊無際。天際。春夏之際。 彼此之間:校際互助。人際關系。 時候:值此生死存亡之際。 當,適逢其時:際此盛會。 交接,接近:善于交際。 遭遇(多指好的):遭際。際遇。
網絡擴展解釋
“午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發音:wǔ jì
- 字面構成:“午”指地支第七位,對應11點至13點;“際”表示時間或空間的臨界點。
- 核心含義:原指接近正午的時刻(即“午初”),後引申為事物的高峰期或關鍵階段,如“事業的巅峰期”“項目的決勝階段”。
二、詳細解釋
- 時間概念
古代計時中,“午際”特指午漏初刻(接近正午但未到正午12點),如《資治通鑒》記載“午際,左常侍崔玄亮等複請對于延英”。
- 比喻用法
強調事物發展中最重要、最需發力的階段,例如:“談判進入午際,雙方需謹慎應對”。
三、使用示例
- 項目已到午際,成敗在此一舉。
- 他的創作生涯在四十歲時達到午際,此後逐漸沉寂。
四、記憶技巧
可聯想正午陽光最盛時農田需集中勞作的場景,呼應“關鍵時刻需全力以赴”的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午際的意思
《午際》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正午的時間,即上午十二時和下午一時。
午際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午際》的拆分部首是“午”,筆畫數為四畫;際為五畫。
午際的來源
《午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天文學。古人将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午時為十二個時辰的中間時刻,即正午。因此,我們稱正午的時間為“午際”。
午際的繁體字
《午際》的繁體字為「午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午字常常被寫成“午”和“日”結合的形式,即“午曰”。際字則是由“阝”(表示土地)和“日”(表示太陽)組成。
午際的例句
1. 現在是午際,我們趕緊吃午飯吧。
2. 到了午際,太陽照得地面熱烘烘的。
午際的組詞
午夜、午餐、際遇、際會、際地
午際的近義詞
正午、中午
午際的反義詞
黎明、夜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