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章的意思、封章的詳細解釋
封章的解釋
言機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進,故名封章。亦稱封事。 漢 揚雄 《趙充國頌》:“ 營平 守節,屢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簡牘。”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雖傾日有心,而瞻雲無路。又懼旁疑他妬,未敢輕達封章。”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章的解釋 章 ā 歌曲詩文的段落:章節。章句。樂章。章回體。順理成章。斷章取義。 條目,規程:章程。章法。簡章。黨章。約法三章。 修理:雜亂無章。 花紋,文采:黑質而白章。 戳記:圖章。蓋章。 佩帶的身上的标志
網絡擴展解釋
“封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ēng zhāng,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
基本定義
指古代用于呈報機密事務的奏章,需用黑色布袋(皂囊)密封後呈遞,因此得名“封章”,亦稱“封事”。這一做法體現了古代對重要文書的保密性要求。
-
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 漢代起,涉及國家機密的文件需以篆書寫成并加蓋印章,稱為“章”。因内容敏感,這些文書會被封存,防止洩露。
- 唐代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中“密勿奏封章”一句,即指秘密呈遞奏章的行為。
-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時,“封章”可泛指封存文件或事物,使其不再公開或修改。例如形容隱藏秘密、封鎖消息等場景。
-
文獻例證
漢代揚雄《趙充國頌》提到“屢奏封章”,明代張煌言亦在奏啟中提及“未敢輕達封章”,均體現了該詞在曆史文書中的實際應用。
“封章”既指具體的古代密封奏章形式,也延伸出對事物進行保密或封存的抽象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例證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章是指封存文件時使用的鉛印或印章。下面我來為你解釋一下封章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和其他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封章的拆分部首是封字的屍旁,它的總筆畫數是六筆。
- 來源:封章一詞最早出現于中國古代,是指将文件或信件拆封後再封存時使用的印章。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封建社會時期。
- 繁體:封章的繁體字為封璽,采用了更加繁複的字形和結構。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封章通常采用鉛印的方式制作,鉛文的樣式會因時代和官職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而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字形較為古樸,書寫時會更注重筆畫的連貫和方向。
- 例句:他用精美的封章來封存重要的文件。
- 組詞:封存、封印、印章、密封等。
- 近義詞:封錢、封鉛、印信等。
- 反義詞:開封、解封、拆封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