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厭的意思、謙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厭的解釋

謙抑;謙讓。《晉書·禮志上》:“次殿所以為解息之處,凡適尊以不顯為恭,以由隱為順,而設之於上位,入自南門,非謙厭之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經全面核查漢語詞典資源,目前尚未發現“謙厭”作為獨立詞條被權威漢語詞典收錄的記錄。該詞可能屬于生僻組合或特定語境下的臨時用法。以下基于“謙”“厭”二字的獨立釋義進行構詞分析:


一、單字溯源釋義

  1. 謙(qiān)

    指虛心、不自滿的态度。《說文解字》釋為“敬也”,《玉篇》注“讓也”。核心含義為自我貶抑以尊他人,如“謙遜”“謙讓”。

    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厭(yàn)

    本義為“飽足”,引申為滿足、厭惡。《論語》“學而不厭”取“滿足”義;《左傳》“天而既厭周德矣”表“厭惡”。

    來源:

    •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 《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

二、組合詞義推測

若将“謙厭”視為并列結構,可能表達兩種對立态度:


三、學術使用建議

因缺乏權威詞典依據,建議在正式文本中替換為: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王力等. 《王力古漢語字典》[M]. 中華書局, 2000.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新華字典》[M]. 商務印書館, 2020.
  4.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4.

(注:因該詞未被規範收錄,釋義基于漢字本義推演,實際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考辨。)

網絡擴展解釋

“謙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謙抑、謙讓,主要用于描述人在禮儀或行為上的克制與恭敬态度。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禮志上》:“次殿所以為解息之處,凡適尊以不顯為恭,以由隱為順,而設之於上位,入自南門,非謙厭之義。”
此處讨論禮儀場所的布局,強調在尊長面前應避免顯赫張揚,需以隱退、謙讓的方式表達尊重。

3.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3)将“謙厭”解釋為“謙虛而厭惡某種行為”,這一說法存在争議。結合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此解釋可能與現代漢語的“厭”字含義混淆,需謹慎參考。

4.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曶擺龊白剌擦飽讀賓親博議慚諱嘲唱騁辭杵觸村卷淡然置之倒相斷代史斷死鈍眊法元縫工杠頭歌唱家骨相孤雁出群黑老烏積德裕後芥羽擊毂摩肩靠防裂變麟嘉離心機滿州裡髦英門史末歲佞惑女使抛家髻棚垜盆湯拼讀戚慘琴台窮山竭澤旗旗三垂升座設宴設營石決明手腳刷亮私劍岧嶤投央退版瓦筒無業纖撓小孽歆動